法治观察|丽江市检察机关:检察建议“掷地有声”,公益担当护民生福祉
开屏新闻 2023-04-05 18:23:44

山中的一滴水汇聚成一条河,流经一座城;错落有致的古民居建筑构成了这座城最美的风景;古老的东巴文化和传统民族文化聚拢了这座城的魂。它就是丽江。多年来,守护好丽江的一城一池、一山一水和古老的东巴文化,成为丽江市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领域最重要工作之一。身边的三个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丽江市人民检察院统筹领导、身先士卒,带领着各基层院在公益诉讼上持续发力,检察建议“掷地有声”,五年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1997年,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何让世界文化遗产更具魅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热点旅游地的丽江古城,检察官们是如何守护好这座城的呢?

图片2.png

他们从丽江古城铺就的一块块五花石、一眼眼古井、一棵棵百年古木、一栋栋名人故居开始,用检察职能全力推进古城公益诉讼检察。仅去年一年,古城区检察院就发出检察建议14 份,全部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应并落实。同时,丽江市检察院牵头抓落实,和古城区检察院以及当地职能部门一起走访一起落实,联劳协作,将公益诉讼落到实处,将一些问题解决在非诉前,擦亮了公益底色,守护了民生福祉。

守护小小五花石  让古城更古朴

坐落于丽江市古城区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大研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350多座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居及五花石路面相映成趣。曾经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重镇,天然石料五花石铺就的路面承载着丽江茶马古道文明的悠久历史。而在今天看来更独具风格,它们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构成了古城街巷间最古朴美丽的风景。

1.jpg


图片8.png


古城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邱爽介绍,为了旅游开发,在古城网管改造基建过程中,对丽江古城内构筑物五花石路面造成了一定程度损坏。在市检察院的高度关注下,区检察院与古城保护管理局、区文旅局、大研街道等单位开展了古城保护联合专项检查。“我们发现,重点路面、桥面的五花石构筑物遭到不同程度损坏,虽然古城保护管理局已经制定了五花石路面开挖修复工作的相关规范,但存在执行不到位,仍然违规开挖及未按规定修复的情况”。同时,现有的保护制度存在不细化不全面、监管处置措施不完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不够、联动监督、协作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古城区人民检察院2022年10月2日向古城保护管理局、古城区文旅局、属地大研街道办三家单位发出了检察建议,督促三家单位依法履行对五花石构筑物的保护、监管职责。

图片5.png

检察建议发出后,得到了三家单位的迅速书面回复,并制定了修复方案和执行措施。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明确了分区域、分步骤对五花石路面进行修复的工作思路,当年10月,便开启了先对大石桥桥面修缮工程。大研街道办事处和古城区文旅局积极配合古城管理局做好修复中的协调、监管工作,形成了联动机制,文旅局还主动提出将加强与各单位和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对涉及五花石路面的工程进行方案审查,出具文物部门的意见,施工过程中将进一步加强配合和督促工作。

在两级检察机关的监督下,过去各管一段,互不相干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各部门真正形成了合力,正如古城区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所说:“之前我们在工作中也制定了五花石开挖修复的方案,但是靠我们一家来推进五花石的保护工作确实有很多困难和执行不到位的地方。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的介入,让我们和其他部门共同携手推进五花石的保护工作,形成了五花石保护的多级联动、部门合力,路面的修复也真正落到了实处。”

擦亮三眼井 让古城更灵动

丽江古城被誉为中国的威尼斯,得益于一条条河流、水系如缎带般纵横穿行于丽江古城的街头巷尾。水是古城的灵魂,纳西族先民一直有用水、护水的民风民俗。古城内的三眼井更是合理、科学、卫生利用水资源的典范,三眼井依水势流向从高向低串联为三潭水,第一潭为泉水源头,为饮水专用;第二潭水紧接水源,水质干净,为洗菜专用;第三潭水则用于清洗衣物。

微信图片_20230404162620.jpg

在联合专项检查行动中,两级检察院机关从古城水源地黑龙潭公园经玉河至古城口、从古城大水车南下至大石桥、南门桥等,一路顺水而行,对古城内具有一定历史并至今仍有使用功能的多处三眼古井、单眼古井进行了实地调查。

经调查并调取相关资料,检察官发现丽江大研古城内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并到今仍在使用的三眼、单眼古井共五处,除狮子山狮乳泉古井已纳入区级文保范围外,其他如石榴三眼古井、溢璨泉单眼古井等四处古井未被纳入文物保护和专门监管范围,五处也无相应的管理制度,无专门的管理措施和管理人员,存在对古井的保护、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针对上述情况,古城区人民检察院向古城保护管理局、区文旅局和属地大研街道发出了三份检察建议,建议各部门联合对古井形成专门保护方案,制定保护措施,加强对古井的专门巡查、保护和水质检测及周边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在收到检察建议后,三方迅速行动,对四处三眼井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和历史资料的查询,并纳入到古城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布中统一批次进行公布。同时对古井形成了专门的保护方案,制定保护措施,明确了日常管理单位,加强日常巡查等管理。目前已对古井进行了档案编制和实地测绘。

记者在现场看到,有工作人员在对古井周边进行清扫,每口古井旁都设立了“用水公约”,“这些古井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一直在使用,所以平时也没有深入去考虑它的历史人文价值和保护监管的问题。我们希望能进一步保护好纳西族先民‘活着’的民风民俗,我想这也是所有丽江人的愿望。”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说。

守护古树青 让古城“青春”永驻

《东巴经》中关于四种自然界神物之一神树含英巴达则的记载中,纳西族自古有环境生态保护的习俗。古树名木是丽江旅游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靓丽风景名片,同时也能起到良好的涵养水源的作用。如何保护好古树名木和古树群落,让检察蓝发挥监督作用?

丽江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李文英介绍,他们在履职中发现,狮子山百年古柏树没有按照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进行管护,存在行政机关管护职责不清的问题。以狮子山百年古柏树为出发点,检察官们发现,古树保护方面存在挂牌保护制度落实不足、保护管理具体办法制度缺失、部分古树陈旧性破损和保护设施老旧破损未及时补护和更新、古树群落区域范围不明确等问题。

微信图片_20230404162642.jpg

去年3月,丽江市检察院向古城区检察院发出督办函,要求对狮子山古柏树管护情况进行调查与取证,与相关部门沟通,明确职责和分工,固定现有证据,同时参与制定保护方案。另外,市检察院还要求做好水源地保护方案,查明水源地保护情况。

古城区检察院在履职中,与该区林草局、区城市管理局等多家单位联合,制定了古树名木的调研路线,对古城区范围内古树名木和水源地开展了多次联合专项监督检查行动。“我们不局限于检查丽江古城狮子山范围内的古柏树,而是把古树名木的保护拓展到全古城区范围,在历时两个多月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对古城区范围内已经建档的790棵古树名木及后备古树逐一排查。”邱爽介绍,他们在联合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古树与建筑物之间的保护间距不足、古树养护不规范,周边堆放生活用品、建筑材料、古树上有电缆线缠绕导致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用钉子挂牌、有倾斜倒塌隐患等九类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检察院与区林草局、区城市管理局及辖区28家养护责任单位、城郊7个村居委会多次进行磋商,最终向牵头单位区林草局、区城市管理局发出了两份检察建议。

微信图片_20230404162659.jpg

区林草局和城管局都以书面形式向检察院得交了存在问题和建议,如古树名木的管护权属和难度、缺乏足够的管护资金,并建议科学养护,提高养护水平,争取保护经费等多方面的建议,并同步一树一单位,确立了古树名木养护责任单位。

收到检察建议后,该区林草局和城市管理局积极发挥组织牵头及监管责任,联合制定并报古城区委区政府通过了《丽江市古城区古树名木保护方案》,成立了26家有关单位、乡镇街道作为成员的古城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

在黑龙潭三朵园林,记者看到古树名木都进行了挂牌,路边还竖起了工作牌标明古树的情况。园林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园林公司作为管护单位,根据古树名木保护方案,将黑龙潭公园内的古树名木群分布情况绘制成图,并对其中的古树名木进行品类汇总、介绍;同时,“我们还把保护条例、区域地图等信息一起通过风景石雕刻二维码,以科技加环保的形式供所有市民、游客浏览,让他们能够方便、快捷、全面的了解我们古城区的古树名木的信息及重要性”。

微信图片_20230404162632.jpg

守护革命文物 赓续古城红色血脉

开南研习所、茶马古道邱塘关遗址、丽江解放纪念碑等革命文物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载,是时代的坐标,是中华民族的楷模。丽江市检察机关始终把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传统文化精神作为重要的使命担当。

两级检察机关经对古城区9个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全区包含丽江古城内的9个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没有落实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发展规划和控制性保护措施,缺少对革命文物保护发展、引导和管理,致使革命文物存在保护管理不到位。

为此,古城区检察院向该区文旅局发出了检察建议,要求两个月内依法履职——完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具体保护管理措施,做到一文物一保护;摸排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加强日常监管,及时查处文物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加强宣传引导。

图片9.png

检察建议发出后,区文旅局高度重视,他们在充分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强化制度建设,按照检察建议中“一文物一保护”的要求,对9处革命文物制定了保护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日常管理,如针对迎恩桥出现少量开裂、下沉的情况,区文旅与金山街道联合发布了禁止重车、大车通行的公告并制成警示牌在桥头设立,聘请了一名村民进行日常清扫和文物安全巡查工作,并加大对周边村民的宣传工作。完善了革命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六处革命文物,联合住建、规划、土地、辖区街道和业主单位进行现场测绘和划定工作,并由古城区政府进行了公布。

图片4.png

除了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外,四方街、木府、五凤楼、大水车、民居建筑群是丽江古城的特色,而其中名人故居则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检察官们同样在名人故居和民居建筑群上加大了监督保护力度。

“我们在联合专项行动中还对古城内多处名人故居进行了检查,对消防器材老化这些能够当即整改的问题,当即让管理人员进行整改;对于其他涉及到的问题,也进行了梳理。”李文英说,在重点对名人故居的调查巡视中,在充分磋商的基础上,由古城区检察院向古城保护管理局等四家单位公开送达了检察建议。要求对名人故居中的消防设施的更新、房屋老旧破损等进行及时的修复、完善、搬移等。

方国瑜故居内,移动通讯机房常年放置在木质结构内且空间狭小,一旦失火则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检察官们与相关部门数次前往调查并与相关部门磋商,移动设备需要断电,设备搬离,彻底消除隐患。今年3月底,记者在现场看到,故居的移动设备已经全部断电不再使用,目前正在搬离中。

微信图片_20230404162748.jpg

“公益检察担当,护航丽江名片”。近年来,丽江市检察机关的检察官们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着身边的三个世界文化遗产,充分履行公益检察职责,在“管护一座城”中,让丽江古城这座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始终焕发着勃勃生机和活力。五年来,丽江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661件,立案329件,行政机关诉前阶段回复整改率达100%,这充分说明,检察机关公益检察担当功不可没。

“依法行政、有效监督、效能履职”的双赢多赢共赢的丽江公益诉讼保护模式,已经成为丽江市检察机关公益检察的特色,他们也将循着这一模式,以公益之名,守护好丽江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开屏新闻记者  邓建华  图为受访者提供

一审  邓建华

责任编辑  胡巍

责任校对   吴龙贵

终审  编委  李荣

来源:开屏新闻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