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观察 | 以“联名”破圈,彝绣找到发展“快速路”
开屏新闻 2024-05-19 14:13:06

“彝绣进了故宫,我们太骄傲了。”这几天,李江山的兴奋掩盖不住,作为云南省“美丽工坊”的代表之一,楚雄州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七彩彝绣”)的彝绣作品正在故宫博物院里向公众展出。在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来自全国28个“美丽工坊”残疾女性创作的100余件(套)刺绣、编织、陶艺等作品在故宫博物院展出,让大家关注“全国助残日”活动的同时,也让更多人注意到云南省在推动残疾人参与非遗传承和“联名破圈”等多领域的探索与合作。

七彩彝绣的彝绣作品正在故宫博物院里展出 供图.JPG

分割线

绣娘们眼里有花,手下“生”花

提到此次彝绣作品进故宫,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江山很自豪。老绣手提包、打籽绣单肩包、螺旋绣手拿包和螺旋绣卡包4件作品,可以说是代表着彝绣的“顶尖技艺”。

这批作品是七彩彝绣的高级绣娘参与完成的,其中就有残疾女性的身影。据了解,七彩彝绣脱胎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服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丁兰英于2014年成立的家庭作坊,发展至今,已成为楚雄州彝绣的龙头企业。

彝绣技艺种类.jpg

目前,公司拥有残疾人群体省级无障碍车间“美丽工坊”1个,加工厂1个、脱贫车间8个,加上灵活用工,公司拥有绣娘、绣工2016人。其中,带动残疾人就业有109人,是楚雄州解决残疾人就业较多的企业之一。

彝绣作品2.jpg

在七彩彝绣“美丽工坊”的荣誉墙上,罗菊香引人注目。她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刺绣项目县级传承人,从2016年起,曾数次在县级、省级技能大赛中斩获荣誉,她也是2023年云南省残疾人创业就业领军人物之一。说起自己最擅长的彝绣,罗菊香很腼腆,“从小就喜欢,每天都绣。”南华的女人们,“会动手就会绣花,眼里有花,手下‘生’花。”打小放牛时,她就看着嫂嫂、婶婶一群女人们围拢一圈,嘴里说着家长里短,手里穿针走线,小花苞、鞋垫、鞋面和衣服就在她们的手下成形成样。

罗菊香.jpg

像罗菊香一样,越来越多的残疾绣娘、绣工从事着彝绣工作,他们的工资收入从1500元至4500元不等,随着技艺的提升,他们也为公司创造着巨大价值。李江山告诉记者,来自福建的“盘金绣”订单,需要立体绣法,前后共有30多位残疾绣娘、绣工参与完成,仅2023年,这个订单就获益了700多万元。

分割线

彝绣不能“昙花一现”而要“行稳致远”

在盘活非遗技艺和带动残疾人创业就业方面,七彩彝绣已经探索出“技艺培训+非遗文化+市场产品+就业致富”的模式。2022年,公司首次突破了2000万元的收益大关,2023年实现2100多万元,但是,2022年的利润仅100万元左右,2023年达到180万元左右。

彝绣作品1.jpg

利润空间薄弱,生产性收入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人工成本,这是高度依赖手工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市场化都会面临的共性问题。

如何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迎合市场需求?如何提升彝绣产品的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加绣娘、绣工的收入,让非遗技艺得以代代传承?从一次次的“联名破圈”中,李江山看到了新方向。东南大学“一书难求”的彝绣定制“入学通知书”打开了文创产品的新思路。2023年底,耐克、阿迪达斯两个品牌先后找到七彩彝绣,让其为品牌服饰设计、加工彝绣贴布。而2024年5月,贝泰妮集团旗下品牌“薇诺娜”联合云南彝绣推出了“愈见非遗,遇见多一种美”的母亲节非遗礼盒,随后,品牌代言人身着楚雄彝绣马面裙的宣传海报上线后,登上全网热搜,其中除了公众人物的影响力之外,更多的讨论集中在色彩对比强烈的彝绣上。

东南大学彝绣录取通知书.jpg

彝绣作品3.jpg

李江山认为,“联名”是彝绣工艺能够最快“破圈”的方式,有1+1>2的效应。而且,他也发现,此前公司超过80%的收入是文创系列产品带来的,而从耐克、阿迪达斯的合作开始,商业化、品牌化收入增长速度很快。

与知名运动品牌的联名作品之一.jpg

彝绣的火爆,也体现在订单量上。七彩彝绣的订单量已经排到了今年9月份。火热的背后,有省级传承人丁兰英的个人影响力,更有云南省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部署。抓住热的“契机”固然重要,但是不能“昙花一现”而要“行稳致远”。在李江山看来,虽然一开始成立企业,是想让远离家乡的绣娘们回来,可以“绣着花、养着娃、顾着家”,但是这样的热度下,也暴露出彝绣高技术人才培养吃力的问题。“只有不断提升技艺,商业化和非遗技艺才可以相互成就。”技艺需要传承、技艺需要精进,不管是传承还是精进,每一项都需要时间,对于已经传承1700多年的彝绣来说,时间已经给出了答案。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闵楠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一审 颜媛

责任编辑 袁熙

责任校对 郭毅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副总编辑 王云

来源:开屏新闻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