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热点新闻
春城晚报全网矩阵
微博号:
视频号:
其他号: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开屏新闻】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近日,国产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一经发布,便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迅速激起了千层浪。除了游戏本身的精良制作引发热议,玩家和爱好者们利用AI技术对游戏内容进行二次创作的热情也空前高涨。从AI生成的精美游戏壁纸、酷炫的角色动画,到脑洞大开的剧情改编视频,AI技术的应用为《黑神话:悟空》增添了别样的精彩,然而这场AI创作的狂欢也引发了人们对于AI使用规范和版权保护的思考。
《黑神话:悟空》AI创作热潮的背后,其实是近年来AI技术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快手、抖音等平台陆续推出AI视频功能,使得AI视频创作的门槛大幅降低,也让更多人体验到AI技术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然而这场AI创作的狂欢也引发了人们对于AI使用规范和版权保护的思考。对此,开屏新闻记者采访了短视频用户、传媒从业者和律师,探讨对AI视频发展现状的认知和理解。
短视频平台用户王女士
“AI视频是我的快乐源泉,但也要尊重原创”
短视频平台用户王娇茜女士是AI生成视频的忠实用户。那些充满创意的AI搞笑视频,常常让她在茶余饭后开怀大笑。“我第一次接触AI视频是在抖音上看到的,周星驰电影《功夫》的片段被改造成充满科技感的城市,角色们都有了超能力,打斗特效让我感觉身临其境!” 王女士兴奋地回忆道,“最近很火的《黑神话:悟空》也被很多人用AI技术进行二次创作,都很有意思,创意十足!”
但王女士也指出,部分AI视频在制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一次我看到AI生成的《家有儿女》片段,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都很生硬,感觉AI始终无法像真人那样表达情感。”对于《黑神话:悟空》的AI创作,王女士认为目前大多停留在换脸的改变上,“很多视频创作者仅仅是把孙悟空的脸换成熊大甚至是明星,没有真正理解和表达出游戏本身的精髓。”
此外,她也对一些AI视频过度改编历史或原创作品表达了担忧。“有一次看到一个AI视频,把历史事件改得面目全非,评论区里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不尊重历史和原创。”王女士认为,AI视频的创作应该在尊重原创的基础上进行,“我们在作品改编过程中必须尊重原作者的知识产权,不能为了追求娱乐效果而过度改变作品的内容,让作品变了味。”她也希望看到更多基于《黑神话:悟空》的深度AI创作,“比如,可以用AI技术创作一些番外篇,或者从不同角色的视角来演绎游戏剧情,这样既能保证作品的原创性,也能让观众看到更多可能性。”
媒体行业人士陈先生
“AI是助手,而非替代品,原创永远是核心竞争力”
在昆明从事媒体行业的陈先生将AI视为强大的创作工具,“AI确实能够帮助创作者提升效率,比如在快速生成初步的场景设定和角色模型方面,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它也能在创意瓶颈期为我们提供新的灵感和方向。”但他也强调,AI并非万能的创作神器。“就拿我最近制作的一部短片来说,虽然AI生成的服装和背景效果不错,但人物的眼神交流和细微的肢体语言表现得很生硬,在情感表达上显得空洞,还需要我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调整和完善。”
谈到最近大火的《黑神话:悟空》游戏预告片,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种AI二次创作视频,陈先生表达了他的看法:“这些AI视频确实很有意思,但我觉得这已经属于侵权的做法。”他认为利用版权作品的AI创作,很容易受到版权方的追责,这取决于版权方希望增加作品热度还是维权。
此外,陈先生表示,AI可以作为辅助创作的工具,但不能完全取代人类的思考和创造。“作品的好坏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不能仅仅依赖AI技术,内容选题的新颖性、具体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目标受众需求的精准把握,这些都至关重要。不能盲目跟风流行的风格,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独特价值和内涵。”他相信,“在未来AI创作技术能够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想,真正成为人们的得力助手,而不是简单的工具。”
自媒体工作者小李
“AI降低了创作门槛,更要警惕同质化风险”
自媒体工作者小李认为,AI技术确实给创作带来了便利,但有时候也容易让创作者陷入依赖。“如果过度依赖AI生成的框架和模式,可能会导致创作的同质化,失去个人的独特风格。所以在使用AI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锻炼自己的原创能力。”
谈到《黑神话:悟空》的AI创作,小李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现在很多AI视频只是对游戏画面进行简单的风格迁移,或者套用一些固定的模板,缺乏新意。真正优秀的AI作品,应该是在理解游戏内核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创作,比如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或者构建一个全新的游戏世界观。”
同时她也强调,AI技术的普及也为视频创作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对于一些小型创作团队或者个人创作者来说,AI降低了创作的门槛,但也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要在众多的AI生成视频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内容的深度和独特性上下功夫,挖掘出更有价值和个性化的主题。”对于想要参与《黑神话:悟空》AI创作的爱好者,小李建议,可以尝试从游戏的文化背景、人物设定、剧情故事等方面寻找灵感,创作出更具个人风格和文化内涵的作品。
律师说法
AI创作“独创性”是关键,切勿触碰法律“红线”
AI创作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版权和法律风险的讨论。云南八谦律师事务所庄蕾律师指出,AI作品的版权归属目前尚不明确,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尽管AI生成的作品是否拥有版权还处于灰色地带,但“独创性”始终是判定作品是否受保护的关键。创作者对AI生成内容的个性化选择和智力投入越多,作品就越有可能被认定为原创作品,受到版权保护。
以《黑神话:悟空》为例,如果AI创作者利用了现有素材(例如游戏人物形象、音乐、背景画面等)进行剪辑、拼接,而这些素材可能是他人享有版权的美术作品、视听作品、音乐作品等等,如果使用方式符合著作权法中关于合理使用条款的条件,比如出于个人欣赏、研究、学习的非商业性使用,可能不构成侵权。但如果将二创后的产物分享到网络或者进行商业性使用的,则构成侵权。如果利用AI换脸技术擅自将他人的肖像进行游戏人物形象替换的,可能造成对他人肖像权的侵害。
此外,庄蕾律师提醒广大AI创作者,在利用AI进行创作时,必须尊重他人的肖像权和名誉权,避免触碰法律“红线”。未经授权使用他人肖像进行商业用途,或利用AI技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都可能构成侵权行为,甚至触犯刑法。AI创作者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在创作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避免陷入法律纠纷。
开屏新闻记者 蓝灏 实习生 崔同卓 摄影报道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