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孩子捐10元被指抠门,爱心岂能分大小
开屏新闻 2025-01-24 09:27:11

据红星新闻1月22日报道,山东济宁的刘女士,偶然间在爱心捐赠群里看到了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的号召,顿时萌生让孩子参与公益的想法,希望借此培养孩子的爱心与社会责任感。刘女士与两个孩子商量后,懂事的孩子们爽快地答应拿出自己平日里辛苦积攒的零花钱来献爱心。于是两个孩子各自拿出10元,一共向公益组织负责人转账20元。没想到,当刘女士满心期待公益组织收下这份爱心时,等来的却是一盆冷水,被公益组织负责人说成“抠门”,还表示以后10元不再收,并将孩子移出了公益群。刘女士向有关部门投诉后,工作人员才向刘女士道歉。

10元钱虽然不算多,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却是一点一点攒下来的零花钱,每一分都饱含着心意,更是承载着一个爱心培养的初衷。正如网友所说:一张10元纸币,承载着一个孩子纯真的善意;一句“抠门”的评价,却折射出某些公益组织扭曲的价值取向。公益组织负责人这种高高在上的态度,简直是对公益精神的亵渎,也就难免会引起如此大的波澜。

捐赠不分多少,善举不分先后。2020年起,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首次发起“一元捐、十元捐”公益募捐活动,搭建了职工奉献爱心的公益平台。积小善,成大爱。多年来,活动得到了数百万爱心人士的踊跃响应。

根据相关政策,公益组织在接受捐赠时应遵循“一分也是爱”的原则,不能因金额小而拒绝捐赠。同时,公益组织应开具捐赠票据,保障捐赠人的权益。就常理来说,捐款属于个人行为,轮不到别人评头论足。慈善不能“嫌贫爱富”,其价值不在于人们捐了多少钱,而在于其传递的正向价值观。

慈善一头连着人们内心的善良,另一头则是贫困、疾病、灾难等救助需求。这本是一条爱心涌动的渠道,但当前有一些缺乏资质和能力的“公益组织”趁机浑水摸鱼。一方面,是公益组织自身的管理问题,包括工作人员自身应有的素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相关部门对公益组织监管存在的薄弱环节。

孩子捐款10元被指“抠门”事件虽小,但反映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爱心捐赠岂能分大小?


开屏新闻评论员 夏体雷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严云

终审 副总编辑 王云

来源:开屏新闻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