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热点新闻
春城晚报全网矩阵
微博号:
视频号:
其他号: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长期关注劳动者权益保障,今年两会他专门就“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建言献策。他呼吁修订劳动法,明确“双休制”为基准,允许特殊行业申请弹性工时,但需保障周均工时不超过44小时。(3月6日《南方都市报》)
“假休难休”,是职场中常见的现象。据统计,我国职工法定休息休假时间包括周休息日、法定节假日、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病假、事假、带薪年休假等,约占全年1/3(约120~130天),但因休息休假难,现实与制度仍存在一定差距。不仅让劳动者的休假权益难有保障,也让假期消费拉动效应未实现全面激活。
具体来看,双休制度已实施近30年,但在部分行业如服务业、互联网、制造业的落实率仍较低,普遍存在单休或“大小周”工作制;关于带薪休假制度,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带薪休假落实率在57%左右,近半数劳动者因“企业不让休、员工不敢休”而放弃休假。而探亲假、婚丧假等,同样存在安排不够灵活、部分职工难享受等问题。
保障劳动者的休假权,不仅关乎着个人的健康权益,也关联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而完善相关劳动法规亟待重视起来。诚如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适应劳动类型、劳动场景和休假需求等新变化,修订劳动法;强化带薪年休假刚性,修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提高对未休假职工的补偿标准等。对互联网、医疗等特殊行业,制定差异化休假方案。
强化法治力度,是保障劳动者休假权的有力手段。如,强化监管机制,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具体而言,相关部门加强对落实职工休息休假权利情况的监督,将规制隐性加班、保障离线休息权等列入清单,查处、纠正用人单位过度加班、“克扣”休息休假等做法。设立全国劳动权益区块链平台,实时监控企业休假执行情况,对违规企业处以一定比例罚款。
同时,也应在激励引导方面下功夫。例如,对落实带薪休假好的用工单位给予一定奖励性政策,纾解带薪休假所带来的成本上升,以此推动带薪休假惠及职工。还如,向企业发放带薪年休假文旅消费券和旅游休闲消费补贴等,通过柔性引导确保制度落实。毕竟,在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经营压力大,唯有帮助其纾解压力,才能够促使带薪休假很好地落实。
此外,劳动者要勇于维权。用人单位不提供带薪休假、变相阻挠员工顺利休假、未休假但拒绝支付补偿金,劳动者面对这些违法行为要勇于说“不”。当然,相关部门对劳动者维权提供有力的法律援助,尤其是各级工会组织,要当好其维权后盾。劳动者敢于挺直腰杆运用法律武器维权,才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作者 杨玉龙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