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 多家平台直播解锁森林里的法治密码
开屏新闻 2025-04-23 10:04:20

亚洲象自助玉米餐,鹦鹉住百年榕树VIP房,小熊猫睡觉勿扰……世界地球日,100万+网友围观动物邻居们的日常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我们跟随直播镜头,一起走进有“北回归线上的最大绿洲”之称的云南省普洱市,探秘“中国的鹦鹉天堂”,追寻亚洲象的足迹,解锁森林里的法治密码,感受司法力量如何守护绿水青山。

微信图片_20250423095143.jpg

感受古榕树下的长久守护
“在云南,群山是大地写给天空的情书,编织成高原独有的生命经纬……”
直播首站来到思茅区思茅港镇茨竹林村芒坝村民小组。这里因百年古榕树上栖息的数百只野生鹦鹉被称为“鹦鹉寨”,是北回归线上生态保存最完整的绿洲之一。
镜头前,布朗族村寨的鲜花与小楼相映成趣,鹦鹉的鸣叫声不绝于耳。村干部介绍,村民世代传承着爱鸟护鸟的传统,榕树和鹦鹉都是“家人”般的存在。这样美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鸟和摄影爱好者,村里的民宿也多了起来。
这样的和谐景象和经济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司法的保驾护航。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人民法院在此设立司法服务点,与多部门签订《司法服务协议》,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发展共赢。
“我看到这里的鹦鹉那么可爱,把它们带回家当宠物养可以吗?”面对主持人的提问,思茅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张茜结合非法猎捕野生鸟类案例,解读野生动物保护法,提醒网友“买卖野生鹦鹉可能构成犯罪”。
近年来,法院通过巡回审判、进村普法等形式,让村民从“被动保护”转向主动参与,芒坝村未发生一起破坏鸟类栖息地的案件。

微信图片_20250423095151.jpg

解读“人象和谐”的司法密码
全国三分之二的亚洲象栖息在普洱,如何化解“象损纠纷”成为当地治理难题。
直播第二站聚焦思茅区法院思茅港人民法庭的“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这是全国首个专为化解人象矛盾设立的司法服务站。
“大象吃了我家5亩玉米,保险赔了3600元,是法院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村民表示,现在大家不怕大象来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动物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直播中,思茅区法院思茅港法庭庭长肖云赟介绍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有关工作情况。
法庭庭长肖云赟介绍,2022年3月,“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成立当年,就助推1862户农户及时兑现447.93万元象损保险补偿款。
怎样找到大象的痕迹?如何通过大象脚印、粪便等判断大象的活动情况?如何通过科技手段预防人象冲突?记者跟随亚洲象监测员邱贤昌一路巡查,探寻大象的踪迹。
亚洲象监测员邱贤昌向镜头展示象群不久前留下的粪便。
为保护亚洲象,云南省建成了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综合运用无人机、红外相机、地面传感器等多种技术手段,对亚洲象的活动轨迹、栖息环境等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同时培训村民担任监测员,及时监测、通报大象活动情况,一旦亚洲象活动出现异常或靠近人类聚居区,预警信息便能迅速传递到相关部门及周边居民手中,实现“人象两安”。

微信图片_20250423095200.jpg

开启森林里的法治课堂
“白眉大侠”长臂猿矫健地在雨林间悠荡,小熊猫们慵懒地晒着太阳,猫头鹰宝宝瞪着溜圆的眼睛拨浪鼓似地左右摆头……直播的镜头转到了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爱护小动物,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地球日,爱地球”……在公园出口的广场上,法院干警设计的“森林法典奇遇记”活动吸引游客踊跃参与,将承诺便签贴满“法治树洞”展板。
亚洲象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吗?遇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伤了怎么办?在趣味普法问答展位,游客们积极参与,更是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在一问一答间学习了环保法律知识,赢得了来自普洱的文创小礼物,也加深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微信图片_20250423095215.jpg

普法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参加
“看到大家都在积极参加活动,我感觉特别有意义。让大家感受到、意识到生态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地球,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全国人大代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镇芭蕉林村村委会副主任李玲全程参与了活动后,表达了自己的深切感受。
李玲说,人民法院深入践行、积极传播“两山”理念,以司法之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让生态更美、百姓更富。

微信图片_20250423095208.jpg

全程2小时,人民法院报微博、视频号,中国法院网抖音号、快手号,央视社会与法央视频号,中国环境APP,法治日报视频号、春城晚报视频号等数十个媒体平台同步直播,100万+网友通过镜头,见证亚洲象漫步雨林、鹦鹉翱翔拂过古榕、长臂猿高声啼叫。
当法治与生态相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还将在这片北回归线的秘境中续写。


来源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柏立诚
责任校对   李强
主编  孙琴霞
主编  编委  李荣

来源:开屏新闻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