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南华:解锁“捡菌”到“导菌”的致富密码
开屏新闻 2025-05-13 18:08:22

“这是最常见的牛肝菌,这是可以烤着吃的青头菌,这是有微毒的见手青,要高温过油才能吃.....”南华县雨露白族乡的洒披武村委会“菌窝子”进山门口,52岁的李从富用不太流利普通话向一群七八岁的孩子讲着野生菌知识。谁曾想,这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摇身一变成了附近有名的“菌向导”,每年八九月份,每天至少要接20人以上的拾菌团队。

wps_doc_1.jpeg

为发挥乡村旅游联农带农富农的作用,近年来,雨露乡依托“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野生菌美食县”三块“金字招牌”,推动文旅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多点开花。通过探索“龙头企业+村党总支+农户”合作模式,市场经营主体拓客引流、村党总支整合资源、村民当好“菌向导”实现三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联农带农新路径。 

wps_doc_0.jpeg

“龙头企业+村党总支+农户”的合作模式让合作三方责任分明、收益分明。“村党总支担负野生菌保育促繁和封山育菌的责任,菌向导按村党总支的统一安排分片分组负责林区内游客找菌、识菌、捡菌、食菌的体验的全过程,景区市场主体做好着力做好拓客引流”雨露乡洒披武村党总支书记何琼秀介绍到。2024年洒披武村通过与花树大村蘑菇小屋合作,建立了一支有85人的“菌向导”服务队伍,按每名游客50元收取导菌科普服务费,共接待游客3.57万人次,“菌向导”实现人均收益2.1万元,村集体增收26.8万元。据了解,2025年,洒披武村为继续壮大“菌向导”队伍,提前谋划、提前部署,承包了3500亩山林封山育菌,为蘑菇小屋开展采菌游提供寻菌场所和服务保障,2025年预计有更多的村民投身到“菌向导”中。与洒披武村不同的是,雨露乡罗文村则依托科技支撑,与绿耳蚁巢伞有限公司强强联合,打造了白蚁—鸡枞菌保育促繁基地,通过“产—学—研—游”多模式不断开发新业态,村企合作,推出“想在雨露有个窝”鸡枞窝认养380窝,卖出“把鸡枞窝带回家”鸡枞菌种(白蚁窝)3.6万杯,实现罗文村在菌产业上收益集体经济30.13万元。 

wps_doc_2.jpeg

“把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长、景区发展融为一体,把野生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发展的优势,不仅让村民从单一卖菌到‘野生菌+服务’转变,也让群众的收入更加可观,还丰富了我们菌旅产业业态,更为雨露乡一三产业融合探索出了发展新路径”雨露乡党委书记夏正说到。搭着菌旅融合的春风,雨露乡鼓励村民自主盘活闲置老旧房屋60间,打造特色庭院11个,流转土地发展特色果蔬种植3500亩,发展休闲观光农业9800亩,67人回乡创业,实现693人在家门口就业,村民们也捧上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金饭碗”,走上了多渠道增收致富的“阳光道”。


开屏新闻记者 马艺宁   

通讯员  李燕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左学佳

责任校对 柏立诚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李荣

来源:开屏新闻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