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热点新闻
春城晚报全网矩阵
微博号:
视频号:
其他号:
2025年5月15日是我国第3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宣传活动,旨在通过普及碘缺乏病防治和科学补碘知识,持续宣传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政策,不断强化科学补碘共识,提升公众碘营养认知水平。
碘缺乏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地方病,也是受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和危害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以及碘缺乏导致的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云南省作为内陆山区省份,自然环境普遍缺碘,历史上曾是碘缺乏病流行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16个州(市)均有不同程度流行。
1994年,国务院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成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基本国策。云南省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1995年起与全国同步实施普遍食盐加碘(USI)政策。多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按照“政府领导、部门配合、责任明确、各司其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防治原则,始终坚持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各部门密切配合,广泛开展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并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了碘盐产供销一体化网络,人群碘营养状况逐年改善,碘缺乏病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全省99%的县实现了消除碘缺乏危害目标。
2018年以来,云南省通过实施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和巩固提升行动,不断加强碘缺乏病防治、监测评价、能力建设和健康教育等工作。2020年按期实现了三年攻坚行动目标,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部达到或保持消除碘缺乏危害状态,8至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由1995年的18.4%下降到了1.08%。2021年以来全省129个县(市、区)保持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状态,人群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水平。
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推进健康云南建设,按期实现碘缺乏病防治目标,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确保人群碘营养总体保持适宜水平,将继续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继续坚持和巩固防治长效机制。继续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碘缺乏病防治长效机制,做到组织不散、人员不减、投入不少、工作不停,巩固防治成果,确保碘缺乏病防治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继续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加大防治措施的落实力度。不断完善碘缺乏病监测网络,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充分发挥盐务、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作用,严格管理和规范食盐市场,严厉打击和处罚非法运输、制售非碘盐、假冒食盐的行为。三是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卫生健康、教育、广电部门各自优势,利用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广播、电视、媒体、专栏,依托每年的健康素养促进地方病健康教育项目及“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不断强化科学补碘共识,提升公众碘营养认知水平和防病意识,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巩固防治成果,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
开屏新闻记者 王磊
一审 朱婉琪
责任编辑 刘阳明
责任校对 陶彦然
主编 曹婕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