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润童心 红色传统代相传
开屏新闻 2025-05-28 18:47:18

 “我们过去被称为‘蜜蜂过路不歇脚的苦荞寨’,生产力低下,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新中国成立后,红太阳照亮了阿佤山,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把建设人民救出了苦海,走上了社会主义金光大道……”在第75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岩帅镇建设村新近建成的阿佤大寨精神纪念广场迎来了第一批参观者,33名建设完小的少先队员。

微信图片_20250528174109.jpg

同学们聚集在一起,通过实景参观,聆听先辈们建设家乡的奋斗故事,从中探寻建设人民渴望水、热爱水、敬畏水的发展脉络,深刻理解了“团结、务实、创新”的阿佤大寨精神,纪念广场仿佛化身鲜活的红色教育课堂,将热爱家乡的基因深植童心,构筑起代际传承的精神纽带。

微信图片_20250528174102.jpg

20世纪60年代,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全国展开,建设人民大搞水利建设,大搞平地整治,大搞交通建设,发动人民群众修筑水塘开水沟,削平山头挖大田,改变陡坡开台地,田边地角修道路,先后开挖了佤山第一大田,打通沧源第一隧道,改变了建设山寨的面貌,实现了从“刀耕火种”到“茶米之乡”的蝶变。1970年10月,建设大队被云南省委评为农业学大寨典型,并被誉为“阿佤大寨”。毛主席看到建设“阿佤大寨”纪录片后,赠送了一对“金色芒果”,作为对建设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鼓励。

“岁月流转,一代代建设人始终坚守信仰,砥砺前行。我们少先队员,要以我们的先辈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发扬好优良传统,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在刻有“远学大寨、近学建设”的石碑面前,建设完小校长陈学明动情地讲述。话音刚落,广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最后,少先队员们整齐排列,高举右手,重温入队誓词。少先队员陈东春说:“这次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老一辈人的不易,我要传承好‘阿佤大寨’精神,努力学习,不辜负他们的期望,长大以后报效祖国、回报家乡。”

据了解,这是云南省民政厅驻建设村工作队与建设完小共同开展的“六一”系列主题活动之一,旨在让同学们接受红色教育的熏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接下来他们还将开展文艺晚会、新队员入队仪式、优秀学生表彰、趣味游戏等活动,让同学们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节日。


开屏新闻记者 闵婕 通讯员 王东刚 摄影报道

一审 颜媛

责任编辑 刘阳明

责任校对 陶彦然

主编 曹婕

终审 编委 李荣

来源:开屏新闻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