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在云南|保山龙陵:一口碱水粽,重拾乡愁味
开屏新闻 2025-05-30 16:38:57

美好生活在云南栏题图

视频由龙陵融媒提供

端午节临近,在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新寨村,傣族群众正用最传统的方式制作特色粽子,将对生活的热爱、对丰收的祈愿以及浓浓的乡愁,包进一枚枚独具风味的粽子里。

傣家人团团圆圆包粽子2.jpg

在当地傣家人的生活中,包粽子是一场延续整年的“仪式”。头年十月稻谷收割时,村民们就会精心挑选稻秆,经过晾晒保存,专门用于端午包粽。“我们傣家的粽子,吃的是对食物的尊重,是对生活的热爱。这些食材都是我们精心挑选出来的。”新寨村村民杨家娟介绍。

傣族姑娘采粽叶1.jpg

晨光微露,傣族姑娘们穿梭在绿意盎然的粽叶林中,采摘最新鲜的粽叶。洗净粽叶后,她们把珍藏的稻秆焚烧成灰,细细研磨、反复筛选,让草木精华融入糯米之中。

灰粽糯米.jpg

倒入提前浸泡的糯米,撒上盐巴搅拌均匀,上锅蒸熟后,再加入草果粉、热猪油和热水,搅拌出香气四溢的灰糯米。与此同时,自家腌制的火腿被切成条状,在锅中翻炒出诱人的焦香。翠绿的粽叶裹着灰糯米与火腿,用稻秆细细扎紧,一枚枚承载着岁月沉淀的傣家粽子初具雏形。上锅蒸煮一个小时,使粽叶的清香与食材的鲜香充分融入其中,一锅香气扑鼻的傣族灰粽便可出锅。“在外面买的粽子总吃不出这个味道。吃一口阿妈包的粽子,童年的记忆就都回来了。”新寨村村民杨家娟感慨道。

傣族灰粽2.jpg

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粽子,傣家灰粽采用古法草木灰染色,这不仅赋予粽子独特的灰黑色泽,更蕴含着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据了解,草木灰具有消炎解毒、消食解腻等功效。

傣族灰粽3.jpg

对于傣家人来说,制作与品尝灰粽还寓意着对丰收的期盼。“我们的粽子用稻草和糯米制作,马上就要插秧了,就指望今年能风调雨顺,迎来大丰收。”新寨村村民杨文金高兴地说。

傣家人团团圆圆包粽子4.jpg

龙陵傣族人坚守着最传统的制粽工艺,这一枚枚粽子,包裹的是千百年来的生活智慧,一口粽子才下舌尖,又上心间,是永远抹不去的乡愁记忆,承载着傣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赵欢欢 杨治文 杨黎莹 李江涛 摄影报道

一审 资渔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

来源:开屏新闻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