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考后经济升温,理性消费不可少
开屏新闻 2025-06-13 10:27:13

高考结束,放松时刻到来,有人买电子产品,有人趁机锻炼生活技能,还有很多学生准备开启一段青春的旅途。商家们也纷纷瞄准了这些消费热点。记者了解到,很多考生计划在高考后报名驾考培训,争取在步入大学前取得驾驶证。高考后来一场放松惬意的旅游也是不少考生的首选。(6月12日央视新闻)

“考后经济”的火热,既是青春释放的出口,也是消费市场精准捕捉时代情绪的缩影。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备战中,学生们长期处于欲望延迟满足的状态,当高考这个“终极目标”一旦达成,通过消费来释放压力、奖励自己,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补偿”机制激发的消费需求。而且,即将步入大学的他们,也希望通过购置新装备、提升个人形象、增加个人技能等方式,迎接新的人生阶段。

过去,高考后的放松相对简单实惠,或许只是一顿聚餐、一场电影,借以卸下身心疲劳,花费并不多。而今,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和犒劳,往往愿意多花些钱,满足孩子的更高需求,补偿多年寒窗苦读所付出的努力。商家敏锐捕捉商机,针对多元化需求,推出各种优惠促销套餐,诸如“大学四件套”“驾照+旅游”等,激发了学生和家长的消费热情,将“考后经济”渲染得如火如荼。

然而,在这股消费热潮中,理性消费不可忽视。考生大多尚未经济独立,消费主要依赖家长,应充分考虑家庭经济状况,避免盲目跟风、攀比消费。例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并非越贵越好,适合自己学习和生活需求的,才是最佳选择;旅行线路也可根据预算和兴趣合理规划,不必追求奢华。

另外,家长也要保持冷静,适度引导孩子树立正确消费观,帮助孩子评估消费的必要性,不能无原则地满足所有要求。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规划考后时间,将消费与真正的成长需求结合起来,防范盲目跟风消费。学校和社会也应提供更多非消费导向的过渡选择,如志愿服务、技能工坊等,帮助青少年认识到成长的内涵,更需要精神满足,而非纯粹的物质积累。

同时,考生和家长在消费的过程中,也要警惕商家的消费陷阱。例如,在报名旅游团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费用包含项目,防止强制消费;选择美容医美项目,务必挑选正规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生,确保安全。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商家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考后经济”反映了考生和家长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也为消费市场注入活力。但无论是考生、家长还是商家,都应保持理性,让这股消费热潮在合理、健康的轨道上发展,让考生们在享受消费乐趣的同时,也能收获成长和进步,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新的人生篇章。


作者 江德斌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

来源:开屏新闻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