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热点新闻
春城晚报全网矩阵
微博号:
视频号:
其他号:
药店“坐地起价”的行为,不仅违反了价格法中有关“明码标价”的规定,涉嫌价格欺诈,更扰乱了药品市场的秩序,侵害了参保人的权益。医保个人账户的钱,虽然属于个人所有,但也是医保基金的一部分。药店无故抬高价格,实际上是在蚕食医保基金,造成医保基金的“跑冒滴漏”。
“一款药物为何两种价格?”近日,来自重庆的邓女士向记者表示,自己在位于重庆市铜梁区的一家药店购买三黄片(葵花),店员告知售价为18元一盒,结账时,邓女士掏出医保卡准备付款,收银员见状提醒她,刷医保个人账户比付现金贵,需要支付26元。(7月7日《工人日报》)
医保,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本应是参保人员健康的坚实后盾。然而,近期一些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出现的“阴阳价”现象,却让这份保障蒙上了一层阴影。同一款药,刷医保个人账户比付现金贵,这不仅让参保人员感到困惑和不满,更引发了社会对医保基金安全和定点药店诚信经营的广泛关注。
“阴阳价”现象,简而言之,就是参保人员在药店使用医保个人账户购药时,遭遇比现金支付更高的价格。这种价格差异,并非基于药品成本或市场供需的合理波动,而是药店为了转嫁成本、谋取私利而人为设置的。
药店为何敢于“坐地起价”?究其原因,一方面,参保人刷医保个人账户买药后,资金并非直接从患者个人账户流向药店,而是先进入医保经办系统,再由医保部门和药店进行结算。这一过程中,药店需要承担资金回流的时间成本和手续费等额外负担。为了弥补这些成本,部分药店选择将费用转嫁到药价上,从而形成了“阴阳价”。另一方面,一些药店利用参保人对药价敏感度较低的特点,违规操作,肆意抬高价格,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然而,药店的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价格法中有关“明码标价”的规定,涉嫌价格欺诈,更扰乱了药品市场的秩序,侵害了参保人的权益。医保个人账户的钱,虽然属于个人所有,但也是医保基金的一部分。药店无故抬高价格,实际上是在蚕食医保基金,造成医保基金的“跑冒滴漏”。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人们缴纳医保的积极性,还可能引发参保人对医保政策的误解和信任危机。
面对“阴阳价”现象,相关部门不能坐视不管。医保部门应强化对定点零售药店的日常管理,加大飞行检查力度,采用技术手段识别药价虚高的情形。同时,提升医保精细化管理水平,对定点零售药店开展动态分级管理,对出现不诚信经营行为的药店进行扣分处理,情节严重的取消医保定点资格。此外,医保部门还应引入社会监督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参保人发现问题后及时反映,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当然,解决“阴阳价”问题,不能仅靠医保部门的单一努力。药店作为市场主体,也应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随着互联网药店的兴起,医药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实体药店应当有危机意识,努力修炼内功,凭借专业的服务建立差异化优势。而不是为了蝇头小利铤而走险,损害参保人的利益,威胁医保基金的安全。
此外,参保人员也应增强维权意识,主动了解医保政策、医保支付相关知识,避免自身权益受损以及医保个人账户资金浪费。在购药时,可以多比较不同药店的价格,选择信誉良好、价格合理的药店进行消费。
作者 王琦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李鸿睿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