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这个派出所太“红”了!
开屏新闻 2025-07-11 08:51:22

金沙江畔,皎平渡口,历史的涛声依旧激荡。1935年,红军在此以“巧”破局,凭七叶扁舟冲破天险封锁,猎猎红旗从此成为这片山河间最鲜亮的革命烙印。岁月流转,守护此地的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公安局皎平渡派出所,将“巧渡金沙江”熔铸为精神坐标,让那面精神旗帜在新时代平安建设的征途上始终高扬。

1fb9a5834245cdb9e1d3574ed4346c2.jpg

红色基因:在血脉传承中筑牢忠诚警魂
在皎平渡派出所,红色教育已成制度化传承。每逢新警加入、清明祭扫、“七一”建党节等特殊节点,党支部都会组织党员到红军长征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开展主题活动,开办红色“小课堂”。
在渡江遗址前,民警反复聆听老船工后代讲述当年“打破金沙不夜渡禁忌”的壮举,这是历史教育,更是对公安初心的叩问。自1982年建所以来,该所历经数代民警更替,却始终保持队伍“零违纪”的纪录。
在红军巧渡金沙江的皎平渡口,民警牢记长征精神,背着警务包走过崎岖山路,穿过8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把“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渡江智慧,贯彻于“警民同心”的工作实践之中。

5bba85e194f8caf4add2750b2cbbb3c.jpg

创新破局:巧织覆盖全域的平安网络
面对辖区面积大、山区远、警力少、基础弱的现实困境,皎平渡派出所拿出当年红军“突破天堑”的勇气,铺开一张覆盖全域的平安网络。
全镇11个行政村被划分为5个警务区,每个警区由1名社区民警负责;每个村委会招录1名本地警务助理;每个村小组物建1名熟悉情况的“明白人”和若干名治安积极分子,形成“1+1+1+N”的责任体系,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派出所还创新推出 “轮户轮值、户户联防” 机制,发动村民组成护村队开展巡逻防控。
“以前出警最远要跑三小时山路,现在村里有了‘自己人’,警情处置更快了。”所长介绍,这套机制使边远村组实现了 “警情出警快、矛盾发现早、人口管控实”。

045f5cfddf79df8913676d66286add9.jpg

和谐答卷:共建共治绘就平安新图景
亮眼的平安数据,是共建共治理念的最佳诠释:辖区实现连续8年“零上访、零命案、零事故”,年均刑事、治安警情稳步下降并稳定在个位数。这背后,是矛盾化解机制的持续创新。
派出所整合司法所、村委会、驻村警务助理等力量,完善村、镇两级联调机制,确保95%以上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他们立足实际,将11名警务助理培养成专业调解员,146名村小组长发展为风险隐患“前哨”,并吸纳9名少数民族群众、11名宗教人士担任治安志愿者。去年5月,一起因婚恋纠纷引发的毁坏财物案,民警深挖根源,多次深入田间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冰释前嫌。

3977a78eb29b05dfb82da5bbb236032.jpg

民警还按 “一村一群、一行业一群” 方式,建立多个“网上警务室”微信群,24小时在线受理报警求助、业务咨询,动态发布预警提示。通过线上联动,已累计找回走失老人儿童近40人次,回应群众求助500余次,提供预约服务156次,让服务触角延伸到家门口。
风卷红旗过大关,薪火相传志愈坚。当年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扁舟,化作今日皎平渡派出所守护万家灯火的巨轮,警民携手书写的温暖长诗翻开新的篇章。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那面由信念、智慧与奉献染就的旗帜,始终在皎平渡口上空猎猎招展。


开屏新闻记者 柏立诚  昆明警方供图
一审  何晓宇
责编  李强
责任校对  左学佳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李荣


来源:开屏新闻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