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云开追梦奋进西畴,谢成芬在开大实现乡村振兴“充电”实践
开屏新闻 2025-09-11 10:04:01

炸石修路、战胜病魔、带领乡亲致富......家在文山州西畴县的谢成芬人生剧本已经足够精彩。2022年,这位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的基层代表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走进云南开放大学西畴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学点,成为“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名学生。这不是简单的身份转变,而是一位基层干部为乡村振兴“充电”的生动实践。

谢成芬的经历生动诠释了云南开放大学如何以其灵活实用的教育模式,为基层干部提供了宝贵的知识武装,帮助他们将一腔热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真正让“想干事”变成“能干成事”。“现在我的思路更清晰,方法也更对路了,感觉距离带着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更近了一步。”谢成芬坚定地说。

分割线

突破实践瓶颈,

开放教育赋能基层智慧

开放大学文山

“这个以前感觉光靠一腔热情和一股蛮劲能解决一些问题,但越到后来,越发现很多时候事与愿违,不是方向不对,是方法没找对。”谈及再次求学的初衷,谢成芬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感慨。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谢成芬深知乡亲们的疾苦和期望。她在担任村民小组长期间,面对复杂的局面,常常因为文化水平的限制和方法论的缺失而感到力不从心。“面对与我同甘共苦的乡亲们,我渴望把事情办好,但很多时候因为方法不对,反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

这种因经验主义带来的困扰,在她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候选人后变得更加真切。荣誉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她意识到,要更好地履职尽责,为人民服务,就必须系统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正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和责任感,促使她选择走进云南开放大学的课堂。“荣誉只属于过去,未来更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对知识的渴求更加强烈。”抱着改变自己、更好地服务群众的想法,她决定通过系统学习来弥补不足。

云南开放大学针对基层实干者的特点,量身打造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以及其灵活便捷的教学模式,恰好为谢成芬这样扎根基层的干部,提供了提升理论水平、实现自我超越的绝佳平台。

开大课堂走进村寨,

理论为基层治理“精准赋能”

“时代在变,工作方法也必须与时俱进。进入新时代,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是息息相关的,不能蛮干,要巧干加创新干,才能跟上新时代步伐。”谢成芬认为,在信息时代,只有将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才不会与时代脱节。

她所选择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正是云南开放大学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为基层治理量身打造的特色专业。课堂上学到的理论,让她对自己过去的工作有了新的审视。

她将所学与西畴县“三必到、四必访”的工作法相结合,让原有的经验有了理论的支撑,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她认识到,这不仅是简单的走访,更是提升基层治理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科学方法,是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推动小村庄与大政策高效衔接的生动实践。

同时,课堂上学到的理论,让她对自己过去的工作有了新的审视和总结。谢成芬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结合了西畴县的“三必到”(矛盾纠纷必到,突发事件必到,聚集活动必到)和“四必访”(困难家庭必访,留守家庭必访,长期外出家庭必访,新分户必访)的工作方法。她希望通过这些具体举措,深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化解各类矛盾,从而“提高基层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云南开放大学

课堂上关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文旅融合发展”的知识,也让她印象深刻。她开始具体思考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家乡建设中,“要把家乡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这是她将理论与家乡实际结合后产生的具体目标。

化解工学矛盾,

为基层干部铺平求学路

时隔多年重返课堂,对谢成芬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很紧张,也有很大的压力,时隔多年一切都从零开始,甚至好久才融入进去。”谢成芬是这样描述最初的感受。

幸运的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她很快适应了学生生活。

在班级里,谢成芬是一位年龄和阅历都比较特殊的学生。她没有因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反而事事争先。“我是他们的大姐姐,更要遵守线上线下学习纪律,按时完成作业,做他们的榜样。”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学习态度。同时,她成长的经历也无形中激励着年轻的同学们,让他们看到一个人在逆境中如何成长,在困难面前如何突破重围,并且获得如今的成就。

开放大学文山

交流和学习是双向的。谢成芬表示,年轻同学们的思想和观念也为她带来了新的启发,“他们的新思想和观点也让我对新事物有了探索和向往。”在教学的过程中,她既巩固了知识,也保持了与时代同步的思维活力。

云南开放大学灵活的学习模式为谢成芬提供了很大支持,让她在工作、学习和家庭之间掌握了平衡,能够提前安排好村里的工作和家里的事务,以便能专心参加集中培训学习。

“开放大学的老师们安排的课程很好,能在就近设立教学点,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她心怀感恩地说道,这正是云南开放大学“开放、灵活、优质、便捷”办学理念的最好体现,真正做到了把大学办在基层,为广大学员解决了工学矛盾。

知识淬炼,

为“西畴精神”注入新魂

学习让谢成芬的思路更加开阔,对未来的思考也更加深入。她“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座右铭,如今有了更丰富的内涵。通过在云南开放大学的系统学习,她觉得自己充实了头脑,有了新的想法,对未来更有信心。作为“西畴精神”的讲解员和传承者,学习也让她对这一精神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西畴精神的实质内涵,是苦干、实干加巧干,更要创新干,”她强调,“只有创新,也唯有创新,‘西畴精神’才有生命力,才能走得更远。”

开放大学文山

谈及家乡的未来发展,特别是如何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谢成芬有了明确的规划。她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要把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召回来,因为年轻人有想法、会干事、想干事,也能干成事。他们是祖国的栋梁,祖国的未来。”她对年轻人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成为家乡建设的中坚力量。

作为一名重返校园的“大学生”,谢成芬想对和她一样常年扎根乡村、服务乡亲们的人说:“一张文凭一个单位待一辈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未来。人到老,学到老,更要干到老。”她的话语朴实而坚定,展现了一位新时代基层干部不断学习、持续奋斗的姿态。

云南开放大学


开屏新闻记者 蓝灏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 王蕾

责任校对 罗南

一审 李思家

终审 刘超

来源:开屏新闻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