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语|听西林附中2位名师讲述育人故事
开屏新闻 2025-09-11 15:08:02

九月微风拂过西林附中的校园,空气中浸润着清甜的桂花香。教学楼的窗边掠过匆匆身影,走廊里回响着老师耐心的低语,课桌上未干的笔迹仍带着温度——这些平凡而温暖的瞬间,正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值此第41个教师节,我们不愿以浮华辞藻空泛礼赞,而是选择静静走进两位教师的日常。从晨光熹微时的伏案备课,到暮色深沉后的恳切交谈,她们用细节处的用心,编织出西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云大附中西林学校)最动人的教育图景。

在此,我们向所有坚守教育初心的教师致以诚挚的敬意与祝福: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西林附中(云大附中西林学校)也将持续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深耕教育沃土,拓展成长平台,继续书写立德树人的崭新篇章!

陈紫瑞.png

陈紫瑞,西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深耕教坛七载,以匠心致初心。作为一级教师,她在专业领域不断精进,先后荣获盘龙区“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文明班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多次在校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在科研方面,陈老师参与出版论著《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与小学习作能力(中段)一册;参与编写出版教辅《晨光全优 小学生词语手册》1—6年级共12册;参与编写出版六年级上册《名校名师培优作业本+核心试卷》及二年级上册 《同步指导训练与检测配套测试卷》 共两册。教学中,她始终秉持“以文化人,以语润心”的理念,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爱与家长信赖。她坚信“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沃土上持续深耕,绽放教育芳华。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代表,我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想和大家聊聊“教育家精神”在课堂里、作业本上、学生身边的真实模样。何为教育家精神?它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更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融入我们日常教学点滴的坚守与追求。

在我看来,“教育家精神”首先是把“知识点”讲进学生心里的较真。咱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让抽象的数学公式变易懂,会举学生熟悉的“买文具算账”例子;为了让课文里的情感不空洞,会带着学生观察校园的花草、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甚至为了纠正一个普遍的错别字,会特意设计小口诀、搞个“纠错小竞赛”。去年我带的毕业班里有个孩子怕读课外书,我每天利用早读、课间、放学的时间与他一同分享彼此阅读的收获,从“不爱看书”到张嘴就能聊一聊四大名著,孩子说“老陈,我现在太喜欢看书了。”——所以,这份较真,不是为了“教完课”,而是为了“教会人”,这就是我们一线教师的“育人初心”。

“教育家精神”还是把“每个孩子”放在心上的细致。班里学生有差异,有的坐第一排就能专注,有的需要多提醒;有的喜欢安静做题,有的擅长动手实践。我们不会用“一把尺子量所有人”就像咱们年级组的老师,在上学期的“冲刺阶段”,各学科逐一分析每个班的薄弱学科,确定“抓基础、补短板”的目标,语文组的三位老师共同整理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共同分享各板块的教学课例,数学组的老师更是利用下班时间,把每个班的学生按学习情况分组,谁负责提优,谁负责“小状元”,每周跟进几次、重点补哪块内容,都规划得清清楚楚——这份细致,不是“额外负担”,而是“因材施教”的落地,是我们对“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承诺。

“教育家精神”更是“勤学笃实、与时俱进”的专业追求。时代在变,教育的方式也在变。从黑板粉笔到智慧课堂,从课本知识到核心素养,新的挑战不断摆在我们面前。但真正的教育家精神,从不怕“本领恐慌”。我们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会为了设计一堂好课反复打磨,会在教研活动中积极分享、互相取经。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自己不断成长,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成长;只有教师队伍足够强大,教育强国的根基才能足够牢固。

同仁们,教育强国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用行动去践行;教育家精神也不是一个标签,它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诠释。我们或许平凡,但我们从事的事业绝不平凡——我们是知识的传播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是未来的奠基人。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把对教育的热爱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辅导、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中;让我们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携手并肩,用智慧和汗水,为祖国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共同谱写教育强国建设的壮丽华章!

姜莉莉.png

姜莉莉 ,女,高级教师,云南省学科带头人,云南省初中语文命题组成员。参与录制的《初中语文同步课堂》在全国发行。参与编写《我们一起读名著》《名家笔下的云南》《身临其境学写作》全国出版发行;参与编写的省级教材《初中综合性学习活动》全省使用,荣获全国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现场教学全国一等奖,被邀请参加全国“名师优课”示范课展示,在昆明市教研会开展示范课、讲座多次,示范课《儒林外史真儒篇》被师训网收录,在大学和各级学校开展多次主题讲座。在省级,市级教学比赛,论文比赛中获奖。参与十余个部级,省级,市级各类课题。有多篇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


和许多专家型校领导相比,或者和名校毕业的优秀小伙伴相比,我没有足够体面的名校经历或者高学历,学术背景浅薄, 我常常认为自己是一只奔跑的蜗牛,愚钝,迟缓,也有一颗渴望飞翔的心。我又深感自己是个特别幸运的人。回看走过的路,从2003年在洛阳当老师开始,这二十多年,教育给了我太多温暖和成长,一路走来,教育予我的远比我付出的更多——这是一场温暖的双向滋养,更是一次永恒的自我修行。

在洛阳刚开始踏上讲坛,一片青涩懵懂时就成了普通班的班主任,班里大神聚集,每天从排查书包里的管制刀具开始,到劝回每被学生辱骂暴走的任课教师。从2003到2014年。十年里,我从学着做班主任,到慢慢适应身份并游刃有余,于是,就开始从普通班到寄宿班到火箭班到少年班教练的升级。教学上,那些年我看了无数节课堂实录,特别是王崧舟老师的课,一遍遍地看,一点点地学。后来厚着脸皮,主动报名参加了市级课赛,又一步步走到省里的赛场。常常在各类公开课上“出生入死”,感谢学校的信任,让我成为全校一百多名语文教师中,成为最年轻的语文教研组长,那些年,曾和同事们一起打磨课堂、每节课平均收到30个以上的修改意见;那些年,培养了多名中考状元和西交大少年班的天才少年……现在想起来,这些日子依然闪着光。

2019年来到西林附中,一切过往归零。特别幸运的是,这里有百年名校云大附中的高平台,有专家型的亲切领导,有聪明且充满活力的同事,更有两届天真而可爱的学生。2022届的三班,我们一起走过了太多不平凡的日子,疫情影响,班级好不容易能复课,又因为水痘被一个班被单独隔离,清晰地记得在简陋的环境中和孩子一起走过的日子,因为水痘的隔离我领着开一个班级参加的运动会;我承诺给孩子们成绩进步了就唱歌给他们听……也记得2021年心脏手术后回到课堂,我讲课时气若游丝,虚弱到第一次使用了小蜜蜂,孩子们再不见往昔的搞怪和吵闹,只安安静静地听讲,一双双眼睛泛起的泪花,让我感到了最清澈真挚的爱,更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教学相长”,什么是用生命影响生命。

在这里我还遇到了职业生涯中重要的指引——加入昆明市罗浩宇名师工作室。在师父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尝试了课题研究、命题设计,出书,发表论文,公开课,讲座等全新的领域,收获满满。一路成长一路感恩,如此幸运的遇到恩师,更加幸运的遇到学校领导的关爱和支持,23年去沈阳参加全国课赛时,一起参加比赛的单枪匹马的另一个学校的小伙伴每天无比羡慕的看着我们学校陪着我一起参赛的全体语文组!清晰地记得小伙伴们帮我修改校对课件到深夜,一页又一页,字斟句酌,精益求精,调整每个字号字体和行间距,特别是技术达人的郭书宏老师,将我设计的极其抽象的板书变成电子版,常常感慨,最后的胜利完全是整个语文的成绩……常常感慨,自己到底何德何能受到学校如此多的信任关爱,唯有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过去的2025届,由于各种原因,面临“地狱开局”,但年级年轻的团队没有认怂,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互相边吐槽边打气、砥砺前行,拼命硬干,尽全力争取完成学校交代的中考目标。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而我想说,在这里,是整片森林在一起生长。

这个假期,我去了很多地方。从腾冲的国殇墓园到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纪念馆,从绍兴的周恩来故居到秋瑾纪念碑。站在那些历史现场,又看着九三阅兵时军人们坚毅的面庞,我一次次泪流满面。我开始更深刻地思考:我们教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也许教育的本质,就是带着孩子们认识这个世界的美好与伤痛,然后和他们一起,成为更好的人,在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中,创造新的历史。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我们每个亲爱的小伙伴,我们生而平凡又如此不凡,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文化的守灯人,要在孩子们心中点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精神火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作为教师,我们当以《论语》中的话自勉,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灵魂唤醒灵魂。在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里,愿我们都能铭记"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育人的伟大。

教育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愿与诸位同仁一道,继续做教育路上的燃灯者、守望人,以寸心寄华夏,以岁月赠山河,让我们共同谱写教育强国的时代华章!也衷心祝愿所有的同事我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西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供稿

责任编辑 张清

责任校对 唐伟

编审 刘超

来源:开屏新闻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