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集结!保山施甸这波新兵里藏着“三代从军”与“二次入伍”的滚烫赤诚
开屏新闻 2025-09-11 21:42:17

9月上旬,为提升青年军事素养、坚定入伍信念,保山市施甸县人武部组织2025年下半年预定新兵开展为期两周的役前教育。此次教育采取封闭式管理,通过系列科学合理的训练内容和课程,帮助预定新兵提前体验军营生活,扣好军旅生涯第一粒“扣子”。

连日来,在新兵役前教育集训队,“三代从军传薪火”“青年二次披戎装”的动人画面接连呈现,生动诠释了施甸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的国防担当。

集训中的新兵2.png

三代戎装传薪火

役前教育的队列中,身材高挑的杨锦辉动作标准、眼神坚定。这位来自施甸县仁和镇的青年,从小就浸润在军旅氛围里:“我爸爸是退伍军人,每天早起跑步时总爱拉着我一起;大爷爷也是老兵,过年回来总给我讲当年当兵的故事,那些经历让我特别触动。加上平时爱看军旅题材的影视,觉得军人特别帅,打小就立志要参军报国。”如今梦想就要成真,杨锦辉早已做好准备,要在军营里续写家族的“迷彩篇章”。
来自万兴乡的欧阳旭东来,家里三代都有人穿军装——爷爷、父亲都是退伍军人,爷爷更是曾在军营里留下优秀事迹。“我没见过爷爷,但听爸爸说,他当年在部队特别刻苦;爸爸还参加过对越自卫战争,常给我讲战时的故事。”从初中开始,欧阳旭东来就常和父亲一起看军事节目,军营梦在心里渐渐扎根,“现在我也要去当兵,把家里的红色基因传下去,为国防事业出份力。”
“作为三代从军的准新兵,我既光荣又自豪!”甸阳镇的张宸瑞提起家人,语气里满是骄傲。爷爷和爸爸的从军经历,是他童年最生动的“国防教育课”,“他们总给我讲在部队的日子,不管是训练的苦还是战友的情,都让我特别向往。”如今即将踏入军营,张宸瑞说自己会带着家人的期望,在国防建设中奉献。

二次入伍的青年段来.png

二次入伍显赤诚

如果说第一次入伍是对戎装的炽热向往,那么二次披甲便是军人不变的誓言。役前训练的操场上,有3名特别的“新同志”再度集结——他们以“二次入伍”的方式重返战位,带着更坚定的信念与更成熟的心智,为强军事业注入新力量。
来自万兴乡的李忠全,曾服役于陆军。“第一次入伍,我去了心仪的部队,也分到了理想的单位。为了圆儿时梦想,我在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可后来出任务时不慎受伤,导致留队体检没能通过。这次报名二次入伍,就是想弥补第一次的遗憾,让人生不留缺憾。”
“心里始终割舍不下军旅情怀,所以我选择二次入伍,继续追寻我的军旅梦。”来自甸阳镇的段来说:“我想为国防建设出份力,也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次入伍的李忠全教其他新兵叠被子.png

来自姚关镇的段晓则认为,军营是磨砺人生的大舞台。“入伍两年,我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收获满满。退伍后,我一直忘不了并肩冲锋的战友们。后来看到二次入伍的宣传片,我重返军营的决心更坚定了,之后就坚持练体能、学军事知识,做好了充分准备。我希望在青春正好、奋斗无悔的年纪,再次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从“三代从军”的血脉传承,到“二次入伍”的初心不改,在保山市施甸县的参军热潮中,每一位青年的选择都闪耀着家国赤诚。他们带着祖辈的荣光、心中的热爱与未尽的信念,即将踏上军营新征程,用青春续写国防故事的崭新篇章。而这份流淌在施甸热土上的强军情怀,也将继续激励更多人把个人理想融入家国大义,让“保家卫国”的种子在代代相传中愈发茁壮。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郭金灿 黄建玫 摄影报道

一审 资渔

责任编辑 罗宗伟 

责任校对 邓莎莎

主编 资渔

终审 编委 李荣

来源:开屏新闻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