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热点新闻
春城晚报全网矩阵
微博号:
视频号:
其他号:
9月12日下午,云南省“学习科学家精神 筑梦奋斗报国”科普活动启动仪式在昆明举行。来自昆明市第三中学、昆明市中华小学等11所学校的近800名师生代表参加活动。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下文简称“关工委”)主任张百如宣布活动正式启动,云南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关工委主任杨红琼主持仪式。
云南省关工委副主任、科技活动委员会主任李联斌在致辞中提到,科学家精神是推动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通过此次活动,要把科学家精神从抽象符号转化为鲜活故事,引导青少年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真正做到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国奉献。他介绍,此次科普活动将重点开展五大板块:举办科普讲座、组织“科韵”征文、征集优秀教学案例、开展科技教师培训、推进科普研学实践,让科学家精神融入青少年的学习与成长。
少年之声:种下科学的种子
在学生代表发言环节,中华小学赵奕涵同学以“做科学的种子”为题,动情讲述了少年眼中的科学家精神:“做一粒爱思考的小种子,主动追问;做一粒爱探索的小种子,动手实验;做一粒爱分享的种子,让微光照亮远方。”
昆三中李远航同学则以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为例,谈到青少年应保持好奇心、坚持不懈和胸怀祖国的担当。他说:“科学精神并不遥远,它就蕴含在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让我们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小小‘筑梦人’。”
在他们的带领下,全体学生举起右手,齐声诵读誓词,立志“崇尚真理、勇于探索、肩负家国担当、践行科技报国”。铿锵誓言响彻会场,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的志气与担当。
专家讲座:科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
启动仪式后,教育部关工委“五老”报告团首批专家、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老教授报告团常务副团长陈志英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专题讲座《蕴含科学精神与科学定律的飞行器设计》。
讲座中,陈志英教授结合国产大飞机C919、航天发动机和载人航天等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飞机的飞行原理、航空动力、飞行特性和航天科技。他一边操作飞机模型,一边模拟迎角、升力和巡航过程,把复杂的科学公式变成直观演示。课堂氛围轻松而热烈,学生们聚精会神,不时爆发出笑声与掌声。“这堂课不是我想象中那种物理课,让我很想继续学下去。”高二的杨同学在课后兴奋地说。
融合教育资源,共建科普生态
本次科普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全省广大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
活动紧扣“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计划”,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引导青少年阅读科学教育系列主题图书,邀请院士专家、“五老”科技工作者开展公益讲座或线上分享会。聚焦院士、科学家的故事,以“院士故事+青少年视角”双维度叙事,将抽象的科学思维与科学家精神具体化为各学段学生可感知、可参与的成长范本,通过学生征文活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科普氛围。收集全省各地科技教师在科技教育领域的优秀教学案例,挖掘具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推广性的科技教育模式与方法,激发创新活力,提升科技教育的整体质量。组织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开展线上线下培训、研讨、经验分享、赛事解读等,指导教师设计、组织和实施科技教育活动,提升科技育人水平。以科普示范校为重要依托,联动云南省科普基地(科技馆、博物馆等),组织学生开展场景式、体验式研学,用“基地+实践+兴趣”模式,让学生接触科技展品、参与实验探究等,提升动手与创新能力,激发科学兴趣,推动科普资源转化为学习场景。
开屏新闻记者 褚豫辉 李戎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蓝灏
责任校对 王蕾
终审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