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金融教育宣传周启动,40名春城晚报小记者成为首批金融训练营体验者
开屏新闻 2025-09-15 18:02:55

9月14日上午,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云南监管局(以下简称金监局)指导,度假区反诈中心、平安银行昆明分行、光大银行昆明分行、民生银行昆明分行、兴业银行昆明分行、平安财险云南分公司、平安人寿云南分公司联合举办的“2025 昆明市青少年金融知识训练营”在平安银行昆明分行金融教育宣传基地正式启动。作为宣传周云南首场重点活动,训练营聚焦青少年金融素养提升,40名春城晚报小记者受邀参加,成为首批金融知识的“体验者”和“传播大使”。

0bac337d5ued8a1ca0b0b7aa2362c7d6.jpg

5d1c26e9ajbf8e523bd0d65b3c7630dc.jpg

多方协同搭平台,6家金融机构共筑青少年金融教育阵地

在开营仪式上,度假区公安分局、《春城晚报》以及6家联合主办金融机构的代表分别致辞,就青少年金融素养、家庭金融安全和行业社会责任等内容作了介绍。

平安银行昆明分行副行长马超在致辞中表示:“金融教育不是‘成人专属’。此次训练营由6家金融机构联合媒体和公安部门共同开展,三方协同,正是希望发挥各自优势——银行提供金融实践场景,保险强调风险教育,公安普及反诈知识,媒体加强传播引导,把金融教育基地建设成青少年能够直观感受、积极参与的‘实践课堂’,让‘负责任消费’和‘风险防范’的理念真正走进孩子心里。”

8dbe8d638m0dc438c1050b402b57d914.jpg

仪式现场还为“我眼里的金融”青少年书画展的10幅优秀作品作者颁发荣誉证书。据悉,该书画展由6家金融机构联合发起,吸引了全市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参展作品在训练营现场集中展出,使金融知识通过艺术形式走进校园、走进家庭、走进日常生活。

ec2d8f965t7175305526958c79806781.jpg

课堂与实践结合,金融知识“看得见、摸得着”

在训练营中,“小小银行家”环节成为孩子们最兴奋的体验之一。小记者们跟随讲解员学习点钞、识别人民币真伪。当比赛计时开始,孩子们神情专注,手指飞快翻动,一旁的同伴则为他们加油鼓劲。随着“冠军”诞生,现场响起一片掌声和笑声,金融职业的严谨与趣味在孩子们的亲身体验中得以展现。

微信图片_20250915173036_135_16.jpg

这只是训练营众多环节中的一个亮点。本次训练营通过课堂讲授、实地参观与互动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将抽象的金融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反诈民警用真实案例揭示电信诈骗的手法,金融宣讲员讲解非法中介与贷款乱象的风险;在参观金融教育宣传基地时,让孩子们直观了解银行业务流程和服务创新;在“趣味金融大冲关”里,他们通过答题和拼图,把课堂知识转化为直观体验。金融知识在这里真正“看得见、摸得着”。

9bbff25abk069a471629010eb4454b98.png

“孩子们在体验中学到的,比单纯的课堂讲授更能留下深刻印象。”平安银行昆明分行消费者权益保护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设计这些环节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趣味化的形式,让青少年在轻松氛围中理解金融知识的重要性。他强调,活动不仅关注知识普及,更注重价值观培养,“通过‘小小银行家’、闯关竞赛这样的形式,不仅让孩子们掌握基本常识,更能逐步形成责任感和风险意识。”

d87952d1avada20ae8c23604022358f8.jpg

小记者视角传播,金融教育更具温度

训练营中,春城晚报小记者们不仅是学习者,更是记录者和传播者。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做笔记,在点钞比赛中捕捉细节,在闯关环节中用镜头记录同伴的笑容。活动结束后,他们还准备通过小记者专栏、开屏新闻 APP 等渠道向更多同龄人分享。

微信图片_20250915175611_139_16.jpg

在昆明市反诈中心的老师接受小记者采访时,一位孩子问道:“为什么青少年要学习金融知识?”负责人回答说:“孩子们是最具传播力的群体,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带回校园、带回家庭,就能形成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金融教育不再是冷冰冰的说教,而是以生动、贴近生活的形式进入千家万户。”这种“以青少年之声传播金融知识”的方式,不仅增强了活动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也与宣传周提出的“推动金融知识深入基层、直达群众”的目标高度契合。

b55055c80j930dfd97d85fa581c2113c.jpg

此次6家金融机构联合开展青少年金融普法训练营,是金融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协同实践。未来,平安银行昆明分行金融教育基地将持续开放,6家主办机构还将结合自身优势,推出更多针对青少年的金融教育课程与体验活动,以“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效应,推动金融知识在云南中小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共同筑牢家庭金融安全防线。


开屏新闻记者 李戎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褚豫辉

责任校对 张清

终审 刘超

来源:开屏新闻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