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彩云行|大象出没请注意!西双版纳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守护人象和谐
开屏新闻 2025-09-19 09:22:00

9月18日,一只亚洲象的庞大身躯闯入红外相机的监测画面,短短1分钟之内,预警信息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出。开屏新闻记者从保护区管理局获悉,由保护区管护局主管、科学研究所实施、浪潮集团提供技术支持的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项目,自试运行以来已累计发出预警1.3万余次,借助红外相机技术,亚洲象监测预警综合识别率更是提升至99%以上。

GZINDJDFFETQY2HGXDZOLZQECIX6Y6TZ.jpg

当监测到象群靠近村寨时,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会将监测预警情况发送至智能广播并进行语音预警播报,用语音形式提醒村民注意安全。与此同时,由护象员、村民、民警和专家共同组成的“西双版纳公安大象观察群”,会通过实时分享GPS追踪数据和红外影像,快速形成联动反应机制,确保能第一时间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降低象群对村民生活的影响。

大象出没的时间与地点最终形成海量行踪数据,尽数汇集在保护区管护局科学研究所的指挥中心。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亚洲象监测中心主任谭栩吉向记者介绍,该指挥中心是整个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的核心枢纽,现已集成监测数据可视化呈现、视频直播、指令调度等多项功能,能够高效整合各类监测数据与处置指令,真正实现“一中心统调度”。

P9SNGGZ78IUJDCCCUFOLZVDJK86OBV7N.jpg

这一“智慧防线”不仅有效缓解了人象冲突,更为亚洲象的科学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据了解,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项目于2019年正式启动,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建设,2022年3月顺利通过验收。如今,该项目已构建起“空中无人机+地面红外相机+社区哨点”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监测网络,实现了对亚洲象活动的全方位、无死角监测。

随着监测预警体系的不断完善,保护区构建了全国首个集野生动物保护、监测预警为一体的智能化体系。一方面让人象冲突事件数量大幅减少,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更好保障;另一方面,也让西双版纳保护区及林草部门应对人象冲突的预警处置效率显著提升,为科学制定保护管理措施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科技预警+跨域联动+群众共治”的创新机制,当地村民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以往的被动避让,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到亚洲象保护工作中,形成了全民护象的良好氛围。

TBOYVZ8MU470UPULLP5NPSSRXD6M2OSU.jpg

在硬件配置方面,保护区内目前已布设600台红外相机、177套智能广播以及21套视频监控系统,让监测响应速度大幅提升——从发现象群踪迹到发布预警信息,整个过程的响应时间严格控制在1分钟内。值得一提的是,无人机巡检系统特别配备了高清摄像头与红外热成像设备,即便在夜间或是植被茂密的林区,也能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监测。

而在软件方面,项目完成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定制软件开发,包括展示层内容,监测预警平台可视化呈现及视频直播系统。应用层包括亚洲象智能预警监测及智能预警,综合资源管理平台对监测预警设备的资源管理功能。数据层包括监测预警设备数据的交互,计算存储系统,亚洲象AI训练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包括GIS应用和用户管理系统。

DBDYDIPVKYACSNBTOUFOHGANDG1FXJNK.jpg

未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进一步优化监测预警系统,计划增加5G传输设备和AI行为分析模块,提升对亚洲象异常行为的预判能力。随着技术持续升级,这幅科技赋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画卷将更加清晰,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生态和谐发展提供“西双版纳样本”。


开屏新闻记者 史子昊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供图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吕世成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来源:开屏新闻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