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热点新闻
春城晚报全网矩阵
微博号:
视频号:
其他号:
8月2日下午4点多,省一院急诊内科突然接到怒江州人民医院的电话,一名溺水患者病情危重,急需ECMO(体外膜肺氧合)支持。
时间就是生命,医院迅速启动应急机制,一支由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裴文彬带队、6名成员组成的ECMO急救小组迅速集结,携带全套设备冒雨出发,全速奔赴怒江。
患者李女士的丈夫回忆,当天上午10点多,两人在游泳时妻子突然晕倒溺水。救生员迅速施救并持续进行心肺复苏,位于附近的怒江州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接手抢救,虽恢复心跳,但李女士仍陷入深度昏迷,血压急剧波动,生命体征极不平稳。“医生多次和我们沟通,如果没有ECMO支持,那么活下来的希望就很渺茫。”李女士的丈夫说道。
接到怒江州人民医院的电话后,省一院急救小组在暴雨中一路疾驰。6个小时的车程后,8月3日凌晨1点,小组到达怒江,第一时间进入重症监护室查看患者,仅用26分钟就建立了ECMO支持通道。随后,小组成员完善了相关检查,评估患者脑损伤情况。得益于怒江州人民医院的及时抢救,再加上ECMO建立了第二生命支持,血管活性药物得以减量,减轻心脏负担,同时还能保证大脑、肝肾等器官的氧供,小组成员评估李女士恢复的希望较大。
建立ECMO支持只是第一步,后续的管理才是关键。8月3日上午6点左右,急救小组决定将患者在ECMO持续支持下转运到省一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跨越600多公里的长途转运,途中任何变化都可能危及生命。省一院提前协调沿途多家医疗机构开辟绿色通道,制定周密应急预案,不敢有丝毫松懈。
8月3日上午,患者安全抵达省一院,急诊ICU团队立即接手,开展多学科联合治疗。4天后,李女士已经能被唤醒、眨眼,各项指标达到ECMO撤机标准;又经过5天治疗,她已完全清醒过来。目前,李女士正在省一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各项功能正在逐渐恢复。
李女士的丈夫说,如果没有这样及时、高水平的救援,可能就不会出现生命奇迹,“当时凌晨1点多,他们到达怒江到接我爱人转运至省一院,至少2天1夜没有休息过......真的非常感谢他们无私的付出。”
往返1200公里,这是省一院ECMO急救团队是最远距离的救援记录。自省一院急诊内科能够独立开展ECMO技术以来,不仅为医院内危重患者提供了及时救治,还曾赴大理、丽江等地多次开展ECMO救援。
看到李女士恢复效果理想,参与救援的团队也非常欣慰,“能尽最大努力,帮助更多患者降低死亡率,降低致残率,是我们每一位急救医护团队的心愿。”
开屏新闻记者 闵婕
省一院供图
一审 颜媛
责任编辑 陶彦然
责任校对 刘连红
主编 曹婕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