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人”心脏长在右边?昆明同仁医院成功为患者实施高难度房颤消融术
开屏新闻 2025-09-19 18:33:45

59岁的刘先生(化名)是一位特殊的“镜面人”(心脏、肝脏等器官全部反位),10多年来,他饱受心悸、房颤困扰,辗转多家医院却因心脏结构特殊而难以根治。近日,昆明同仁医院心血管内科叶金善主任带领科室专家团队凭借精湛技术,通过三维标测精准“导航”,为他成功实施高难度脉冲电场消融手术,恢复了平稳有力的心跳。

“镜面心”遇上房颤  10多年坎坷求医路

2011年,刘先生在外院住院期间突发心房颤动(房颤),经检查发现他患有罕见的心脏右位症(心脏位置与常人相反),这一特殊解剖结构大大增加了治疗难度,医生只能通过药物暂时控制症状。在此后的十余年间,刘先生的房颤反复发作,心悸、乏力等症状逐渐加重,对他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mmexport1758274948302.jpg

在此期间,他还被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并植入了双腔永久起搏器,然而房颤问题仍然存在,心悸症状改善不明显。为了寻求进一步治疗,他专程从曲靖来到昆明同仁医院,慕名找到心血管内科叶金善主任团队。

反向操作“镜像”手术  成功恢复平稳有力的心跳

入院后,刘先生接受了详细的检查,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他的心脏问题远比想象中复杂——不仅存在持续发作的房颤,还伴有频发室性早搏,形成了“房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棘手情况,让本已特殊的“镜面心”面临着更大的健康威胁,如不及时干预,长期房颤可能引发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面对这一特殊病例,叶金善主任带领科室专家团队经过多次病情讨论,最终决定为他实施心内电生理检查+房间隔穿刺+脉冲电场消融+心脏三维标测术,这是一种新型的房颤微创介入治疗方式,能更精准地作用于异常心肌,减少周围组织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同时也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

mmexport1758274944216.jpg

“由于刘先生的心脏位置完全相反,所以我们手术团队必须‘逆向思维’——所有导管操作、影像解读都要与常规手术相反,稍有不慎就可能误伤关键部位,这对术者的空间思维和操作精准度都是极大挑战。”叶金善主任说。在麻醉科团队的密切护航下,叶金善主任和苗贵华副主任在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引导下,先进行房间隔穿刺,随后利用三维标测构建出刘先生的“镜像心脏模型”,最后采用脉冲电场隔离肺静脉并消融关键病灶,成功阻断异常电信号的传导,让患者的心脏恢复规律跳动。

术后,刘先生的心律恢复正常,心悸症状明显改善。“这么多年,终于不用再提心吊胆了!”他欣喜地说。


开屏新闻记者 赵维 

昆明同仁医院供图

一审 颜媛

责任编辑 陶彦然

责任校对 刘连红

主编 曹婕

终审 编委 李荣

来源:开屏新闻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