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发生前,云南一地紧急转移44人!
开屏新闻 2025-09-20 21:22:41

受低涡切变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9月16日至18日,昭通市盐津县出现持续性降雨,其中最大降雨量为199.8毫米。盐津县第一时间作出工作安排,全面开展相关防范工作。柿子镇按照“县指挥、乡调度、村组织”工作体系,采取全方位、全覆盖、全领域排查。

9月18日09时许,柿子镇岔河村五户长李泽康开展雨后排查,发现该村新场四社隐患点有发生滑坡、泥石流的迹象,立即报告岔河村委会,岔河村委会立即报告柿子镇政府,柿子镇及时组织镇村两级工作人员对受影响区域的12户44人立即转移避险。9月19日06时40分左右,该地灾点便发生了泥石流灾害,塌方量约10000立方米以上,压覆公路长度约100米,宽度约6米。该处滑坡受影响群众共12户44人,由于转移安置及时,无人员伤亡。


今年以来

盐津县成功应对多轮强降雨天气

主要是采取

县指挥“五提前‌”

乡调度“五立即”

村组织“六转移”工作机制

县指挥“五提前‌”

一是提前预警叫应。收到预警后,指挥部立即组织相关部门会商研判,及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通过应急广播、短信、微信公众号(群)等将预警信息迅速传达到户到人。

二是提前调度安排。落实调度指挥集中办公机制,县防汛指挥部第一时间研判、调度、安排强降雨应对工作。

三是提前排查险情。严格落实“三查制度”,对全县32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236处高危切坡,以及109处低洼地段、临路、临崖等区域挂图作战、监测排查,发现隐患立即标识提醒、物理隔断。

四是提前避险转移。实行挂图作战,紧盯“6个转移”,精准、安全、有序转移群众。

五是提前备援救灾。成立县级防汛抢险救灾前后方指挥部,组建14个工作小组,细化职责分工,统筹应急救援力量6249人,视雨情水情提前下沉一线,确保险情灾情发生时第一时间高效处置。


乡调度“五立即”‌‌

一是立即下沉干部。接到预警通知后,乡指挥部立即启动响应机制,组织调度部署,安排干部下沉。全面发挥下沉干部和“五户长”作用。对14256个“微网格”实行挂图作战,明确转移路线和安置点。

二是立即叫应群众。收到预警信息后,乡镇立即通过微信群、电话、大喇叭、广播等方式,第一时间叫应村干部、“五户长”,确保信息传递到位,叫应及时。

三是立即研判风险。乡防办第一时间召开研判会,划定危险区域,及时组织人员下沉,协助村组开展工作。

四是立即管控重点。接到预警后,乡镇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作出安排,突出管控“四个重点”(低洼区过水路面、地灾点、学生上学放学、道路交通)。

五是立即备援物资。加强物资储备,及时高效开展应急救援,并准确掌握受灾群众缺衣、缺被、缺粮等情况,及时安排和拨付救灾资金及物资,全力保障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


村组织“六转移”‌

一是转移谁?危险区域内的所有人员;警戒区域内可能受直接威胁的人员;特殊群体;突发和可能受次生灾害影响区域的人员。

二是谁组织?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为村(社区)第一责任人。按自然村、片区或网格划分。按照工作方案组织人员负责清点人数,逐户通知、引导、协助进行紧急避让转移。特别是老弱病残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帮扶转移。

三是何时转?12小时:加强值班值守,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危险区人员做好转移准备,转移行动组进入待命状态,检查物资装备。6小时:危险区域人员立即组织转移。警戒区域人员做好随时转移准备,特殊群体提前转移。2小时:危险区域人员必须全部完成转移,根据险情发展,扩大转移范围。

四是怎么转?村级按照“每户一对接、村居一台账、乡镇一张网”体系,应转尽转,确保每户每人都有人负责。

五是转到哪?安全的学校、村委会办公楼、社区服务中心、乡镇政府大院、敬老院、宾馆、体育场馆、经过安全评估的厂房仓库等。

六是转后管?在危险区域主要入口设置警戒线、警示牌,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巡逻。转移至安置点后,立即进行人员登记、核对名单,确保应转人员全部到位。建立安置点人员花名册。持续通过广播、宣传单、微信群等方式,告知风险未解除,严禁擅自返回。



来源 云南省应急管理厅、云南发布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刘超

来源: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