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热点新闻
春城晚报全网矩阵
微博号:
视频号:
其他号:
开篇语
街巷烟火从蒙尘的底片中苏醒,在数字光影里焕发新生。这些凝固着昆明城市共同记忆的影像,是岁月沉默的见证者。
依托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历史影像资料库,即日起,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与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联合推出“时光昆明”栏目,每周出版一期。
本栏目邀你一起在光影里,寻找老昆明故事,遇见旧时光里的自己,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昆明有十大地标建筑,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它们分别是:云南省博物馆大楼、云南省农业展览馆、昆明翠湖宾馆、云南艺术剧院、昆明邮电大楼、昆明饭店、东风体育馆、云南饭店、昆明百货大楼、昆明东风大楼。
本期“时光昆明”带你探寻其中两座建筑——云南省博物馆大楼(现云南美术馆)与云南艺术剧院,前者以厚重的历史沉淀守护文明瑰宝,后者以灵动的艺术表达传递人文温度。
云南省博物馆大楼
从文物殿堂到艺术打卡地
云南省博物馆大楼 李玉龙摄于20世纪70年代
老照片里的云南省博物馆大楼,苏式建筑造型在黑白光影里清晰可见。
大楼建于1958年,原定为军事博物馆,是云南省为国庆10周年献礼的十大建筑之一,1962年6月竣工后作为云南省博物馆使用。
大楼位于五一路118号,主楼七层,正立面呈“凸”字形,弧形前廊整齐排列着12根圆形石柱,中部方形塔楼上立俄罗斯式尖塔,顶部红星模仿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标志,通高65米,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气势恢宏。
云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牛虎铜案雕塑依然立在大楼前
作为云南历史文化的“守护者”与“展示者”,云南省博物馆大楼展出过众多国宝级文物。其中,镇馆之宝战国牛虎铜案、西汉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宋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等,闪耀着千年文明的光芒。还曾举办过国内顶尖美术大师作品展览,徐悲鸿、张大千等美术名家的作品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与市民前来观展,为云南文化艺术领域注入了活力,搭建起了云南与全国艺术界交流的桥梁。
2015年,云南省博物馆搬迁到昆明市官渡区广福路。2016年,云南省博物馆大楼变更为云南美术馆使用。老建筑的厚重底蕴与鲜活的艺术气息交融,每到周末,文艺爱好者们便相约于此,欣赏美术展览,或在弧形前廊下拍照。这座老建筑正散发出新的光彩,成为了昆明市公共文化网红打卡地。
云南艺术剧院
从交流窗口到文化地标
云南艺术剧院 杨长福摄于1959年
同样是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工程,位于东风西路的云南艺术剧院则散发出蓬勃的艺术生命力。作为云南高水平文艺演出场所,云南艺术剧院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盛名。从1957年建成至今,它见证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的精彩表演,也将云南特色民族歌舞带到国外。
云南艺术剧院的平面布局为“凸”字形,由前楼、观众厅、后楼、侧楼与翼楼组成,建筑面积3803平方米,观众厅能容纳1100余名观众。前楼正面门厅立有六根罗马柱,柱头间有孔雀、茶花雕塑匾额,侧楼与翼楼的二楼分别用骑廊连接,并在骑廊栏板处用缠枝茶花纹、月琴图案装饰。建筑整体造型端庄典雅,2006年被列为“昆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
云南艺术剧院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是云南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让昆明人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国际水准的音乐和舞蹈。同时,它还把云南少数民族歌舞带到中国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让云南文化走向世界。
杨丽萍执导的《云南映象》每晚在云南艺术剧院上演
如今,杨丽萍执导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依旧每晚在云南艺术剧院上演,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场高品质的艺术盛宴,丰富着春城人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
栏目题字 杜建民
策划 邱滨 马艳琳
开屏新闻记者 周柯妤 王宇衡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吕世成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