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热点新闻
春城晚报全网矩阵
微博号:
视频号:
其他号:
9月22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专场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云南累计实施1239个中华优秀文化项目、建成374个边境幸福村、打造304所教育示范学校。边境幸福村面貌焕然一新,民族地区经济活力增强,交往交流交融更为紧密,“和和美美一家人”的故事在彩云之南不断上演。
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云南各项工作的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形成新格局。省委、省政府将民族工作放在全局高度来谋划,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示范区建设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更加完善。
精神家园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中华优秀文化项目千余个,编纂完成《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云南卷》,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300余所,教材实现全覆盖。
民族地区发展实现新突破。国家和省级资金持续投入,推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2024年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总量达1.33万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1年增长近两成。
兴边富民行动开创新局。374个边境幸福村全面建成并升级,边境居民收入显著提升,腾冲、景洪等地成为全国试点城镇,云南边境地区展现出“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新气象。
民族自治地方高质量发展成效
“十四五”以来,民族自治地方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交通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多数自治州实现动车、高铁通达;通航机场覆盖民族地区七成以上;农村电网、硬化路、宽带网实现全覆盖。
在兴边富民行动方面,云南创新开展边境幸福村建设,相关经验被中央办公厅印发推广。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数十亿元后续帮扶资金惠及搬迁群众。
旅游业成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的重要平台。云南打造162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品线路,推出夜间广场舞、非遗体验等活动,推动“旅居云南”新品牌发展。2025年前8个月,全省旅居人数达380.1万人,同比增长超五成。跨境旅游合作加快推进,“星光·澜湄号”跨境列车开行,入境游客大幅增长。
同时,体育被作为新的切入点。云南在全国率先出台意见,推动体育赛事、体育文化活动与民族交往交流深度融合,全省已形成“一州一品牌”的体育活动格局,群众性赛事超4000场。
建1000个“和和美美一家人”互嵌式社区
云南创新推进边境幸福村建设,统筹下达138亿元资金,实施建设项目13423个,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升级版幸福村更加注重产业和精神文明建设,边境居民人均收入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乡村振兴方面,特色农业产业链规模不断壮大,农产品出口全国领先;边境县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打造全国农业产业园和强镇;彝绣、橡胶、甘蔗等特色产业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推动大中小幼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校全面使用相关教材,中小学免费发放统一教材,幼儿园推动使用《中华民族一家亲》童谣绘本。全省率先创建示范学校304所,多个单位和学校获国家表彰。
社区建设方面,积极探索互嵌式社区模式,鼓励旅居社区、移民搬迁社区等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今后三年内建设1000个“和和美美一家人”互嵌式社区,推动各族群众空间上做“和美邻居”、文化上“和美同乐”、经济上“和美幸福”、社会上“和美安康”、心理上“和美相亲”,促进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真正成为“和和美美”的一家人。
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摄影报道
一审 高伟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