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热点新闻
春城晚报全网矩阵
微博号:
视频号:
其他号:
从被恶狗围堵收货车到35人的电商军团,从烂掉一半的火腿到年销3500万元的“昌宁味”帝国——“90后”山里妹商翠用手机劈开大山屏障,让非遗酸肉、野生菌和乡愁通过直播间飞抵全国。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给家乡的山货插上翅膀,让家乡的农特产品“飞”出大山,带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当老乡们不再为销路发愁,当留守大妈在家门口月入三千元,这位“新农人”用行动证明:最土的货,恰恰需要最潮的翅膀。
商翠是保山市昌宁县耈街乡挖沙村挖沙村民小组村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姑娘,当过服务员,做过餐饮业。2020年,商翠看到家乡丰富的农产品因销售渠道有限,常常面临滞销困境,而大城市的消费者对绿色、天然的农产品有着强烈需求。于是,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借助电商开发农特产品对外销售的渠道,让愁卖的人卖得出去,想买的人买得进来。“我看见网络的发展,人家可以直播卖货,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卖家乡的特产。然后我就自己尝试做直播,卖家乡的火腿、土鸡、土鸡蛋,还有山里面长的红菌、树花等等。”云南山咔味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商翠说。
商翠销售的农特产品有昌宁茶叶、更戛非遗酸肉、勐统红米、火腿、核桃、野生菌、热带水果等,都是具有昌宁特色的农特产品。为了给消费者提供原生态、口味纯正的农特产品,商翠走村串寨,到群众家中收购,一方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给家乡的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耈街乡挖沙村商家村民小组赵凤美说:“商翠随时来和我们购买火腿、干板菜还有核桃,我们不用背到街上,钱给的是和街子上一样,我们相当愿意卖给她。”
和大多数创业者一样,该经历的苦和该吃的亏她一样都没少。2021年刚起步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购买的腌制火腿一半多都坏掉了,亏了不少钱;在直播时,有人质疑产品有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是不是“三无”产品等等问题;进村收山货路遇恶狗,车子前进不了后退不了的窘境……但这些困难和挫折,她都挺了过来,逐渐成为了山货行家、开车能手。“刚开始还是遇到很多的困难,又通过不断地学习,然后不断尝试,还是坚持下来。现在,我们又做了公司,组建了供应链的团队。”商翠说。
刚开始,商翠销售的农特产品主要以耈街乡的树花、火腿、干板菜、红菌、粟米糖等为主,随着产业越做越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吃到了正宗的昌宁味,销量越来越大,商翠将收购的范围扩大到全县13个乡镇。2024年8月,商翠成立了云南山咔味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注册了山咔味、沿江善源、老瓦爪等商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将家乡的茶叶、大米、蔬菜、水果、肉类等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目前,商翠拥有35人的电商服务团队,与30多个全网农产品销售主播签约合作,与50余家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开展覆盖茶叶、水果、蔬菜、肉类等400余款农产品供应,建立起“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共同体的订单农业新模式。
在商翠的仓储物流中心,今年58岁的杜大妈正忙着打包发货,对于杜大妈来说,这是一份既轻松、又安逸的工作,每天早上送完孙子,骑车3分钟就到公司,两顿供吃,她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在这里房子下面风不吹太阳不晒,又照顾得家、接得小娃、活也不重,一天100块钱,收入也有点,相当喜欢,主要是离家近。”田园镇达丙社区大树居民小组居民杜晓平一边打包一边高兴地说。
“自从去年我们山咔公司成立以来,我就来这里上班,还挨着家,然后还可以给我带来一份稳定的收入,我来这的工作就是打单发货、客服,然后还有日常的出入库登记等等。”吴郑爽是公司成立时的第一批员工,有固定的工作岗位和稳定的收入,对于她来说,能够在家门口就找到这样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她感到非常的开心。“来到这最开心的就是,每次老乡朋友跟我们连线的时候,都会说在外省还能吃到家乡的味道,非常开心。他们开心的话,我们肯定也开心。”吴郑爽说。
现在,在商翠的公司里,有长期稳定就业人员35人,培训农户3000余人次,直播带货带动本地务工50000余人,推动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和产业工人转型,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10月以来,商翠带领团队直播带货销售昌宁茶叶、更戛非遗酸肉、勐统红米、热带水果795吨,野生菌、山胡椒油豆腐96万瓶,农家火腿3000多个,火腿木鸡爪、(老瓦爪)鸡脚12万袋,老品种月饼30万斤,合计销售额约3500万元。
作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商翠扎根乡村、服务群众,开辟了新的就业空间,让家乡的农特产品“飞”出大山,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提升了昌宁味在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地助推了“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下一步我们将更加完善供应链,收购更多乡镇的农副产品,让在外的昌宁人吃到更多的家乡味,让更多顾客了解我们昌宁味。”商翠说。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刘子安 杨丽 孙继敏 摄影报道
视频由昌宁融
一审 高伟
责任编辑 吕世成 严云
责任校对 李鸿睿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