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热点新闻
春城晚报全网矩阵
微博号:
视频号:
其他号:
时下,正是芒果丰收季。走进丽江市华坪县荣将镇龙头果子山,一眼就能看见连片的芒果树上缀满比巴掌还大的黄色、红色、绿色的芒果,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芒果香。村民正忙着把刚摘下来的成熟芒果打包装箱,香甜的芒果将从这里搭上快车,驶向河北、北京、天津、哈尔滨、东莞等城市的芒果集散地,并出口到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从“规模扩张”迈向“品质提升”
走出产业数字化转型新路子
60年前,第一棵芒果树在华坪县落地生根,到如今,全县芒果种植面积达45.9万亩,占到全县土地种植面积的1/3,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县域第一。
龙头果子山连片种植的千亩芒果园已获得吉尼斯认证
华坪县芒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国辉介绍,从曾经依靠煤矿产业等不可再生资源变现,到现在漫山遍野种植芒果树,芒果产业成为当之无愧的绿色经济特色产业,带动全县7.62万果农就业,年人均实现3.26万元收入。以种植户+合作社运作模式,农户只管种植、管理好果子,不愁销路。合作社(公司)负责仓储物流、销路推广,双方各司其职,各自发挥优势。根据果子大小、外观颜色、成熟度、等级卖到不同的价位,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实践,完成了芒果产业量的突破。华坪的土壤、气候非常适合种植芒果,当地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差越大越有利于糖分的积累,能够很好地帮助芒果储藏高糖分。
华坪县荣将镇龙头果子山千亩芒果基地一角
为推动芒果产业从“规模扩张”迈向“品质提升”,近年来,中国移动丽江分公司与华坪县荣将镇在原有“三农通”信息化平台基础上又合作建设“1000亩数字化芒果种植基地创建项目”,利用5G、云计算等技术,以“数字化管理平台+物联网设备+田间设施”为核心,覆盖“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决策—执行”全流程,共同打造了果子山1000亩数字化芒果种植基地,建设标准化泵房5座,自动控制阀门200套,以及包含5G-Redcap高清摄像头在内的气象及苗情监测站5套,整体实现自动化水肥药管理,解决芒果产业传统种植中“靠经验判断、靠人工操作”的痛点。
如今,果农打开手机“数字芒果农业监测平台”App,不用到地里就能随时随地了解果树的生长环境状况,查看实时气象、土壤墒情、预防病虫害等科学种植知识信息。每天还能收到“三农通”短信通知服务,同样,技术人员通过手机远程操控智能弥雾系统,实时监测喷洒农药和水的剂量、喷雾时长等,智能弥雾系统已经全部替代以前传统人工喷雾作业。依靠科学标准化种植和平台管理系统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推动“经验种植”迈向“数据种植”,从而保障芒果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因病害导致的损失,实现芒果产业量质齐升。
5G弥雾系统泵房
从“传统种植”到“智能种植”
构建现代智慧农业新图景
“原来人工打药,每天早晨五六点就得起床,一般天刚亮就已经在果园里打上药了。施肥、打药操作需要两个人配合,至少一周才能完成40亩芒果树。每天仅人工费就得支出400元,一周下来需要支出2000多元。”荣将镇龙头村14组村民付兴航感慨:“现在用智能弥雾,收费也合理,一般10元左右一亩,七八分钟就全部完成喷洒,总共也就支出400元。比起之前的人工费,确实省了很多,还节约了每天配药水的时间,省钱省时又省力。”
“以前靠天吃饭,现在靠数据说话。”荣将镇龙头村村委会书记吴志荣表示,自从用了智能弥雾系统,打药、施肥这些农事操作都依据平台数据引导,科学种植,让果农得利。龙头村是第一个使用5G智能弥雾系统的村,惠及68户村民,周边村镇,甚至周边县都来学习取经。
中国移动华坪分公司集客中心经理代丽介绍,传统芒果种植需要大量人工进行环境监测、病虫害巡查和灌溉、喷雾操作。有了环境采集仪和5G苗情采集仪,可实时自动获取数据,减少了人工巡查的工作量。原本需要每天安排多人巡查果园,现在可减少50%以上的人工巡查成本。原本一天只能完成5亩地工作量,现在只需10分钟就能借助5G智慧迷雾系统覆盖同样的面积,每个泵房每天能够轻松应对超过200亩土地的植保需求。
2024年华坪县芒果产业实现产值29亿元,其中荣将镇龙头果子山作为华坪最大的集中连片芒果种植区,种植芒果树4.4万亩,芒果产值达3.5亿元。龙头果子山率先实现降本提质增效,推动“传统种植”向“智能种植”迈进,呈现出现代智慧农业新图景。
开屏新闻记者 宗琪 摄影报道
一审 朱婉琪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罗秋旭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曹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