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热点新闻
春城晚报全网矩阵
微博号:
视频号:
其他号:
视频由龙陵融媒提供
在保山市龙陵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画卷上,有这样一个身影:她拄着拐杖,拖着不便的双腿,十年如一日穿梭在乡村街巷与残疾人家庭之间,用滚烫的真心为残疾人撑起一片温暖的天,成为残疾人心中的“贴心人”。她就是龙陵县残疾人联合会三级主任科员王星——一位身处困境却始终向阳,以残助残、践行使命的共产党员。
2012年,王星调入龙陵县残联。自那一刻起,她便深知肩上责任之重。“残疾人工作连着民生、系着民心,政策多走一步,群众的生活就能好一分。”这句承诺,成了她此后十余载工作的标尺。因此,她刻苦钻研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虚心向老同事请教,更坚持走进残疾人家庭,面对面倾听真实需求与困难。
十余年来,王星始终秉持“残疾人至上”的理念,无论是帮助申请创业资金、参加技能培训,还是为重症患者联系康复机构、办理手续,甚至为多重残疾儿童紧急协调康复资源,她将解决残疾人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受助群众陈雁玲感慨道:“王星就像家人一样,虽然年纪比我小,却总是亲力亲为。每次有好政策,她都第一时间告诉我,让我学到一技之长。真的很感谢她和残联对我们家庭的帮扶。”
每次看到群众因政策受益,王星都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她就这样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默默改变了许多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命运。李双菊因脑出血半边不遂近9年,长年在离家200多公里的地方治疗,出行不便且花费很高。她说:“后来王星告诉我,县里能做康复,我立即就从外地转到了县内。现在康复效果不错,以前离不开拐杖,现在能慢慢自己走一点了,经济负担也轻了很多,感谢残联和工作人员的关爱和帮助。”
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王星自身也是一位残疾人,这份“感同身受”,让王星在工作中始终带着温度与力量。因此,她格外注重将心比心、以情暖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想残疾人之所想,办残疾人之所盼,解残疾人之所忧”的工作宗旨。近年来,她组织评定医师下乡入户,完成残疾评定1200余人;落实“两项补贴”政策,惠及14.7万人次;推进康复救助与辅具适配719人次;为857名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处理信访61件,办结率100%。
2022年,王星当选县政协委员,这让她多了一份为残疾人发声的责任。“以前我只能在工作中帮大家解决具体问题,现在有了政协这个平台,我要把更多残疾人的心声传递出去,推动更多问题从根源上得到解决。”为了提出有针对性的提案,她深入调研残疾人生活现状,围绕无障碍环境建设、政策落实、公租房适配等提出多项提案,直指残疾人生活中的痛点难点。相关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推进落实,她也持续跟踪办理进展,积极推动措施落地。
“我们的工作,就是倾听残疾朋友的心声,帮他们解决生活难题。我亲眼见过他们出门要克服多少困难、面对多少不便。所以当选委员后,我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为他们多做些事。后来提案有了进展、落了地,我特别开心,这说明他们的声音被听见了,还变成了让生活更好的行动。”王星感叹道。
看着王星拄着拐杖、拖着残疾的双腿,奔波在一个个需要帮助的家庭之间为残疾人服务,不仅打动了无数残疾人家庭,也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尊敬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王星的同事张柳这样评价:“在服务残疾人的工作中,王星总说‘残疾人的事情等不起’,要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上。多年来她一直这样要求自己,甚至利用休息时间帮助残疾人解读政策、申请补贴。她真正践行了为残疾人服务的初心,这种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
一路走来,王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以最质朴的坚守和最长情的陪伴,在平凡的岗位上写下了动人的助残篇章。她的脚步或许有些蹒跚,但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她的力量或许有限,但却汇聚成照亮残疾人生活的光。
面对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和“市级个人三等功奖励”的荣誉,王星说:“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残疾人朋友的满意,比任何荣誉都珍贵。这份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我继续为大家服务的动力。我会一直走在这条路上,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乐莹 陈彩芬 摄影报道
一审 资渔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何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