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热点新闻
春城晚报全网矩阵
微博号:
视频号:
其他号:
在中秋、国庆“双节”喜庆氛围的浓郁包裹下,大理州宾川县大营镇排营村“寻迹古村非遗·乐购乡间好物”活动如火如荼开展。活动以“非遗+文旅”为主题,巧妙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静态展示、活态传承与热闹的节庆集市、文化展演等融合,不仅为游客奉上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更为乡村的蓬勃发展注入新动能。
非遗传承人和民间爱好者各显绝活
步入排营村活动广场,节日气氛扑面而来。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鲜艳的国旗迎风招展,处处洋溢着欢乐与祥和。非遗市集人头攒动,20余位非遗传承人和民间爱好者各显绝活,物资交流会场商品云集,游客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走进非遗市集,白族刺绣、剪纸摊位排成长队,绣娘们相依而坐,手中针线穿梭不停。展台上,充满童趣的虎头帽、寓意吉祥的小孩裹背、独具特色的绣花鞋、挎包、坐垫,白族居民节庆使用的耍龙帽等服饰和生活用品吸引游人目光,色彩艳丽、绣工精巧,每一件都凝聚着白族女性的智慧与情感。
“每次活动我都参加,就是希望能把我们的白族非遗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看到。”白族刺绣县级非遗传承人张新业边绣边说道。
一旁的剪纸区同样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剪纸传承人巧手翻飞,剪出寓意团圆的纹样和表达祝福的“福”字窗花,还有各种花纹图案美不胜收,游客们在传承人指导下亲手体验,感受指尖非遗的独特魅力。
泥塑与木雕展区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与艺术韵味。泥塑作品题材丰富,既有葡萄、石榴等宾川特色水果,也有孩子们喜爱的哪吒、十二生肖等“国潮”动漫形象,游客带着孩子亲手触摸湿润的陶泥,体验泥塑的乐趣。
木雕区展台上陈列着从白族民居建筑构件到小巧摆件的各类艺术品,纹理清晰,刻画精细,独具匠心,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纸扎展区一条身形矫健的“龙”让人叹为观止,它以竹为骨,编织出矫健的龙形骨架,再施以精细雕刻与绚烂彩绘,龙鳞在太阳底下波光粼粼,仿佛下一刻就要腾空而起,栩栩如生。00后传承人孙浩分享道:“我们家从爷爷辈就开始做扎龙,我从小就爱看,特别感兴趣,慢慢就学会了,希望我们年轻一辈也能把我们的传统艺术流传下去。”
单日客流量最高突破6000人次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排营村活动广场迎来客流高峰。为丰富游客体验,排营村同步举办物资交流会,琳琅满目的乡土特产、特色小吃、手工艺品汇聚一堂,满足了游客“逛、吃、购、游、娱”的多重需求。“目前单日客流量最高突破6000人次,平均每天都有3000至4000人前来游玩,整个会场日均交易额约4万元,活动头3天日均交易额达7至8万元。”活动承办方宾川县兴成雕建工艺厂厂长、宾川县泥塑县级非遗传承人李兴成说道。
每晚的文艺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公益电影放映和文艺汇演轮番上演,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题材的电影和戏曲、花灯、小品等节目依次呈现,当地居民和游客们时而沉浸在那段激荡人心的烽火岁月,时而被幽默诙谐的花灯小戏逗得捧腹大笑,时而手拉手围成一圈在广场上纵情打跳,构成了一场“看、玩、乐”不间断的欢乐盛宴。
“本次活动有看的、有玩的、有体验的,目的就是把非遗融入人们的生活,融入当地的旅游发展,促进非遗传承,也能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李兴成说道。
据了解,近年来,大营镇立足本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积极探索“非遗+”发展新路径,利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非遗展示展演、戏曲下乡、民族歌舞表演、传统物资交流会等活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融合,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机,让传统文化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在新征程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开屏新闻记者 王利绚 通讯员 杨贵叶 邓永凤 摄影报道
一审 资渔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何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