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热点新闻
春城晚报全网矩阵
微博号:
视频号:
其他号:
“双节”假期,官渡古镇用一场惊艳的国潮渔灯会,为昆明文旅融合与夜间经济发展提供了创新样本。通过深度挖掘“古渡渔灯”这一独特文化IP,以现代创意活化千年文脉,成功打造出独具魅力的夜间消费新场景。
中秋之夜,官渡古镇的宝象河上,数十艘渔灯摇曳的船只缓缓驶过,将水面点缀成一条流动的星河。岸边,来自成都的游客李晓举着手机不停拍摄。“没想到千年渔灯文化能如此生动地再现,这比单纯看古建筑有趣多了。”他说。
除央媒、地方官媒聚焦,这场国潮渔灯会也吸引了近百位网络大V博主关注。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官渡古镇热度飙升,成为“双节”假期昆明最火旅游目的地之一。
在古镇的非遗工坊里,65岁的渔灯传承人杨师傅一边编制竹制灯架,一边向围观的游客讲解:“我们复原了《官渡县志》记载的‘鱼龙变化’灯,每一道工序都遵循古法,但在造型上加入了现代审美元素。”他身旁,一条3米长的锦鲤渔灯栩栩如生,鳞片在灯光下泛着暖黄的光晕。
九转花街汉服体验店的店主王静忙得不可开交。“这几天店里的200多套汉服全部租空,我们还紧急从其他分店调货。”她说,因为有渔灯会的古风游园活动,汉服租赁生意比平时好了很多。
巡游路线上各特色摊位前人头攒动。售卖非遗手工艺品的张老板笑着说:“这几天营业额比平时多了几倍,特别是这些迷你渔灯文创产品,每天都能卖出上百个。”官渡古镇运营方负责人介绍,以往游客来古镇消费主要在餐饮和门票上,现在延伸到汉服租赁、文创购买、摄影服务等领域,夜间占全天消费的60%以上。特别是无人机星空秀和建筑光影秀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并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休闲消费显著增长。
官渡古镇历史悠久,辖区内分布着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以及上百间保存完好的“一颗印式”民居。近年来,官渡古镇聚焦夜间经济,打造出以“夜色·官渡”为主题的夜间经济集聚区,延伸“文旅官渡”产业链。在业态打造上导入创新型、体验型、品质型业态,缩小日夜经济差距。官渡古镇现已形成多元业态的特色夜间经济聚集区。
官渡古镇的“出圈”,在于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的契合点。通过场景营造、科技赋能和业态创新,让历史文化“活”起来,进而带动消费“火”。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IP成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来源 昆明日报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严云
终审 何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