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新加坡 辐射东南亚 云南这地把牛油果种出“国际范儿”!
开屏新闻 2025-10-16 22:03:39

金秋的怒江干热河谷,风里带着热带水果的馥郁香气。在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的千亩牛油果基地上,只见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工人们正穿梭在林间采摘达标的果子,分拣中心里分拣过的果子正被快速打包——这批新鲜出炉的勐糯牛油果,即将通过冷链车发往上海、北京、广州等地。

选对“水土”:干热河谷里的“产业密码”

“牛油果挑地方,不是哪儿都能种活。”站在基地高处,云南八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指着连片的果树说。2019年,企业考察多地后最终落户勐糯,正是看中这里独特的自然条件:年均20℃以上的气温、充足的光照、无霜期长,完美匹配牛油果“喜光不耐寒”的生长习性。

为了让产业落地即“踩准节奏”,基地从品种选择上就下足功夫。主打种植的“哈斯”牛油果,不仅果肉细腻、风味浓郁,更有“晚熟”优势——产季从9月底延续至次年1月,恰好避开国际主产区的供应高峰,在市场上抢占先机。

从2020年种植,到2022年部分果树试挂果,再到2023年陆续投市,如今这里的牛油果树长势一年比一年好。今年的1500亩投产果园能产600吨鲜果,较去年翻番,配套的加工线、冷库等基地同步运转,GAP认证的推进更让每一颗果子都有了“品质保障”。

如今,公司还依托“国际联合实验室”项目与保山学院联合开展相关工作,在基地里专门留出20多亩土地,收集了10多个国家10多个品种的牛油果进行栽种,主要致力于种质资源保护、土壤肥料微生物、病虫害防治、深加工等科学研究。

做精“品质”:从田间到舌尖的“严格把关”

干物质的检测,是牛油果上市的“第一道关卡”。“干物质的数值必须达到标准才能采摘,差一点都不行。”云南八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主管王在周一边说,一边切开一颗果子,金黄的果肉毫无黑丝,“你看这质地,入口糯滑,比不少进口果还细腻。”

这份“底气”,来自全链条的品质管控。从果树养护时的生态种植,到采摘后的分级分拣,再到3至4天直达全国的冷链运输,每一个环节都围绕“新鲜”与“口感”发力。

今年在香港举办的2025亚洲国际果蔬展,汇聚了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3000名专业观众,760家来自全球的新鲜果蔬产品相关产业价值链及其服务支持公司报名参展。展位上,八方农业除经典的4kg装与礼盒装牛油果外,独家上市的“拇指牛油果”更是凭借小巧造型、便携食用、无核肉细的特点,成为展会“焦点”,吸引了许多客商主动咨询。“我们的牛油果投产以来,已出口到新加坡,目前正在谈的有泰国、马来西亚,还有东南亚的一些其他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也在跟我们咨询产品的事情。现在订单稳步增长,我们要让大家看到勐糯牛油果的实力。”张伟说。

带活“民生”:一颗果子的“增收故事”

分拣车间里,李建明和其他工人正在熟练地给牛油果分级和套上保护网,她们动作麻利、业务娴熟。“来基地三年了,每年采果季都来,培训合格再上岗,一天能挣一百多块钱,加班还有额外收入。”李建明笑着说,这份工作让她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有稳定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在牛油果基地上,像李建明这样的务工者还有很多。公司目前已招聘正式员工43人,与所有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购买五险一金。聘请当地农户100余人于农闲时到基地工作,发放工资超150万元,支付土地租金850余万元。除了带动用工,公司还大量收购农家肥作为牛油果树生长的生物有机肥。据王在周介绍,公司每年要收购牛粪2000多立方米,助力群众增收20多万元。

如今,产于勐糯镇的八方农业牛油果不仅是市场上的“高端水果”,更成为串联起企业发展与农户增收的“纽带”,在怒江干热河谷里,书写着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鲜活篇章。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徐静 刘羽 侯云鹏 赵欢欢 赵星瑶 李江涛 摄影报道

视频由龙陵融媒提供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邓莎莎

责任校对 罗宗伟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刘超

来源: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