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时光机|云南云子:从棋盘瑰宝到珠宝新宠
开屏新闻 2025-10-17 13:00:27

开屏时光机LOGO

开篇语

在时光的长河中,每一份报纸都是历史的注脚。1980年创刊于春城昆明的《春城晚报》,已经和云岭大地共同走过了45个春秋。走进云南省图书馆,翻开那些泛黄的老报纸,尘封在字里行间的过去,记录下的是云岭大地发展的日新月异,是城市变迁的沧海桑田,也是普通人生活的蒸蒸日上……

岁月流转,陪伴了几代读者成长的《春城晚报》,也从“纸上”发展到了“线上”,再到如今的“掌上”,在“春城晚报”和“开屏新闻”双品牌的驱动之下,成为了云南媒体类型最齐全的媒体之一。

历史的光辉照亮了现在,时代的脉搏引领着我们继续创造未来。让我们一起坐上“开屏时光机”回到过去,用那些定格在旧报纸上的瞬间和正在发生的当下一起,共同勾勒出时代的脉动与社会的变化,在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之间穿梭,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对话。

翻开1985年10月12日的《春城晚报》,关于云南围棋厂云子的报道格外醒目。彼时,云子斩获全国优质产品称号、全国包装奖及省优质产品认证。其黑子坚硬透碧,白子温润如玉,兼具冬暖夏凉的特性,畅销国内外,是棋盘上的博弈“利器”。如今,云子突破棋盘局限,在“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开辟出从棋盘到珠宝的新路径,实现了惊艳的“非遗”新生。

从赛事用棋到收藏精品

2021年,云子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份荣誉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云南云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宛瞳介绍,他们一方面留存国家级非遗百年传承的精髓,另一方面以高新技术赋能传统技艺,攻克出口壁垒,目前已拥有50余项专利。

云南特有的天然矿石,是云子的灵魂所在。“云南是有色金属王国,加上紫英石与玛瑙等核心原料是云子‘黑如点漆、润若凝脂’的根源。”李宛瞳说,“无论赛事用棋还是文创品,均遵循‘无裂、色均’的百年传统,保留矿石的天然肌理与温润触感。”老云子莹润如羊脂玉,新云子清透似凝脂冻;黑子“窑变翠环”(俯视漆黑、对光现碧晕),白子柔透隐淡黄,这些都是高温窑烧的天然馈赠,独一无二。对于部分收藏级产品,团队还创新性地加入玉石及其他保密材料,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品质与收藏价值。

在收藏价值方面,云子也建立了完善的体系。“我们有严格的品质分级体系,从赛事用棋到大师定制款,所有高端手工制品均附带收藏证书,同时标注传承人信息,让收藏价值有迹可循。”李宛瞳介绍,目前市场上,普通赛事级云子套装可满足日常需求,而聂卫平签名款等精品深受藏家青睐。其价值既来自非遗工艺,更源于背后的文化故事。近期,团队还计划推出防伪码进行溯源管理,从产品生产到销售,全链路形成技术壁垒,保障消费者与收藏者的权益。

“滴棋”是云子工艺的核心,也是匠人匠心的集中体现。“匠人需要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凭借经年累月积累的经验,精准控制料勺与落点的距离,让熔融矿料自然形成完美半球形,滴出一颗颗厚薄相当、大小均等、色泽均匀的围棋。之后,还要经过退火等严密的12道工序。”李宛瞳向记者详细介绍着云子的传统工艺,“从矿石筛选到窑变淬火,至少需要24小时;而高端定制系列仅选料、打磨就需多道工序,良品率远低于量产产品。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坚守,是百年传承技艺的精髓。”

从棋盘走向生活,开启珠宝新征程

过去,云子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围棋赛场,是棋手们博弈的工具。如今,云子的功能早已突破棋盘限制,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开启了珠宝领域的新篇章。

今年的文博会上,刘子倩想为母亲挑选生日礼物,一对云子吊坠让她驻足——墨绿棋子裹着细巧银饰,兼具围棋的雅致与珠宝的精致,正合母亲的中式审美。这次邂逅让她与云子饰品结缘,此后,刘子倩的首饰盒里多了不少云子饰品:通勤时戴小巧的云子吊坠,搭配素色衬衫尽显气质;朋友聚会时换戴云子胸针,灯光下莹润夺目,引得旁人询问。这时,她便会耐心讲解云子工艺:“这色泽是手工烧制而成,每颗都独一无二。”

如今,刘子倩不仅收藏云子饰品,还在社交平台分享相关故事与搭配心得。“过去云子是棋手的工具,如今是传统与现代的纽带,我想让更多人爱上这份中式美学。”在她的影响下,留言区互动频繁,关注云子饰品的人越来越多,这枚小棋子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开发文创产品是非遗传承的自然延伸。我们看到游客对非遗伴手礼的需求,从2023年开始推出首饰、挂饰等系列产品,让云子从‘赛场’变成可随身携带的文化载体。”李宛瞳说。针对日常佩戴场景,她的团队对产品进行了针对性改良,通过材质优化提升产品强度与稳定性,解决了珠宝化产品易碎的问题,让“云子吊坠”“云子挂饰”既能保留非遗基因,又适配现代生活需求。

云子之所以能在珠宝领域崭露头角,与其独特的“珠宝基因”密不可分。“云子以30余种天然矿物为原料,经1200℃~1300℃熔炼,再由匠人手工滴制成型。上品云子的黑子‘俯视若点漆,仰视若碧玉’,光照下透翠环如翡翠;白子温润似羊脂玉,触感细腻如婴儿皮肤。”李宛瞳解释道,“这种源于天然矿石的玉质感、通透感,与珠宝文化‘珍视天然、追求温润光泽’的核心诉求高度契合。所以在珠宝化创作中,我们从不用额外宝石堆砌,而是通过精细打磨、极简镶嵌,放大云子本身的矿物光泽和肌理,让材质成为两种文化的‘通用语言’。”

目前,云子已形成多种文创产品矩阵,涵盖“云之蓝”“孔雀蓝”等系列新品,除首饰、挂饰外,还有棋具周边。购买者既有新生代年轻人,也有围棋爱好者,云子旗舰店衍生品的热销,印证了“非遗活化”的成功。此外,云子还与乌铜走银合作推出联名书签,广受欢迎。

不止于此,云子还在拓展更多生活场景。“‘云子+’计划聚焦文化体验,我们已推出云子咖啡、沱茶,明年计划推出云子主题酒店、香薰。从产品到产业、从非遗到文旅,我们还将深化‘非遗+在地文化’,比如结合官渡文化开发周边产品等。”李宛瞳说。


统筹 孙琴霞

开屏新闻记者 张田睿 罗宗伟 实习生 董琳艳 文

云南云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供图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李鸿睿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刘超

来源: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