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智复烤“减碳成绩单”
开屏新闻 2025-10-17 20:47:18

当“双碳”目标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绿色已成为产业转型的鲜明底色。

作为烟草工业的关键一环,复烤生产一头连着烟农的“金叶子”,一头系着卷烟制造的“绿原料”。

云南中烟以“数智赋能+循环经济”双引擎驱动,将“减碳”目标深植于复烤加工全流程。在这条绿色蝶变路上,一支由生产操作工、设备修理工、工艺管理员组成的“复烤英雄联盟”,将节能降耗的信念镌刻进每道工序的肌理,用实践亮出“减碳成绩单”。

这份绿色答卷里,藏着怎样的创新密码?

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复烤一车间打叶复烤生产现场

数字孪生系统

“像给生产线装上了‘智慧大脑’”

在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复烤一车间,一场“数智”与“绿色”的深度对话每天都在上演。

走进焕然一新的生产线,看不见人员聚集,听不到设备轰鸣,只见现场操作工按照中控室指令,在设备现场控制站调整着设备生产参数。玉溪卷烟厂复烤一车间能源管理员张业指着车间中控室大屏幕实时跳动的数据,说:“以前一个设备参数调整到位要半小时以上,现在点几下屏幕就可以了。”

这个集成系统是2024年玉溪卷烟厂复烤车间技术升级改造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不仅‘看得见’,更是‘管得精’。”张业边演示边说,“系统能实现生产质量状况实时判定与趋势分析改进,一旦识别到能耗异常,就会实时推送预警信息,好比给设备装上了数字‘听诊器’,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车间的数字孪生系统3D还原了整个生产线,每一台设备、每一个工艺环节都可在虚拟空间中实时映射和优化。“就像给生产线装上了‘智慧大脑’。”张业感叹道。

张业在中控室实时查看生产数据

加温加湿系统

“好比给烟叶营造了一个SPA空间”

从均质化加工到杂物控制,再到叶片片型精准调控,玉溪卷烟厂复烤一车间探索着品质保障与节能降耗的双赢。

2025烤季伊始,秋风里弥漫着复烤车间特有的醇香。车间生产作业长王翔飞熟稔地与生产线上的“钢铁伙伴”们“交流”着,感受每一台设备的“心跳”与“脉搏”。

“2024年车间技改完成后,均质化加工成了一项温湿精准控制的节能艺术。”王翔飞神采奕奕地介绍道,装载加温加湿系统后,可智能控制加工水分均匀性,自动控制室内温湿度,还能监测机组综合能耗,实现节能优化控制。“这就好比给进入生产的烟叶营造了一个舒适的SPA空间,过程中的水分流失减少了,烟叶造碎率明显下降,既保品质又省原料。”

小设备有大智慧,微创新汇聚减碳浪潮。王翔飞表示:“我们不只是设备的操作工,更是绿色生产的一线‘碳’索者。”

王翔飞进行加温加湿系统控制

冷凝水回收

“水还是那些水,用对了地方就是宝”

在玉溪卷烟厂复烤一车间,冷凝水正经历一场从“单向消耗”到“循环利用”的蜕变。

在复烤生产线上,无论是热风润叶还是烟片、烟梗烘烤,蒸汽在各个生产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前,上一环节的散热完成后,部分蒸汽形成的冷凝水通过输水系统外排了;现在,通过“生产用汽—冷凝水回收—再次利用—除尘耗水”的闭环流程,将车间设备每日产生的80吨冷凝水集中回收,接入湿法除尘系统作为补充水源。“水还是那些水,用对了地方就是宝。”玉溪卷烟厂复烤一车间机械修理作业长何玉丹说。

减碳降耗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大大激发了设备维修师傅们的积极性,大家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关注生产线是否存在跑冒滴漏的情况,集思广益探索解决方法、优化方案。在何玉丹看来,“过去排走的是热量和资源,如今循环的是效益和未来”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减碳降耗从外在要求变成了内生动力。

何玉丹检查生产线是否存在跑冒滴漏情况

烟梗烘烤线

“没有真正的废料,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

在复烤加工中,烟梗与碎烟常被视为“边角料”,而在玉溪卷烟厂复烤一车间的技术改造与设备优化下,变成了绿色增值的新资源。

以前每条打叶复烤线对应一条烟梗烘烤线,烟梗烘烤线经常因产能过剩而造成能源浪费。2024年,技术升级改造,玉溪卷烟厂复烤一车间通过数十次的推理论证,以四条打叶复烤线对应两条烟梗烘烤线,在满足产能及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杜绝空转,有效减少能耗。

为了提高烟梗的有效利用率,车间启用了梗拐剔除设备在线自清理及梗筛分技术,实现了对长短梗的有效筛分。“目前,成品长梗率达到 90%以上,同时可剔除直径大于9毫米的梗头梗柺,为后续加工提高了烟梗有效利用率。”玉溪卷烟厂复烤一车间工艺管理员曹恒智一边查看实时数据一边介绍,“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理念转变——没有真正的废料,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

曹恒智查看碎片异物剔除情况

“减碳成绩单”

2024烤季较2023烤季能源消耗明显下降:

吨烟耗电下降15.74kw·h,整个烤季节约88万度电;

吨烟耗水下降0.17m³,整个烤季节省约1万吨水。

从数智物流到智能温控,从余热循环到副产品增值,云南中烟在复烤环节的“碳”索,是一场关于技术突破与理念升级的生动实践,不仅夯实了烟叶加工的品质基础,更在低碳发展中开辟了新赛道。未来,云南中烟将以“绿智”为笔,继续书写“减碳不减产、增效更增绿”的高质量发展篇章。


策划 曹婕

开屏新闻记者 颜媛 文

王晶 摄

一审 颜媛

责任编辑 陶彦然

责任校对 刘连红

主编 曹婕

终审 编委 李荣

来源: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