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热点新闻
春城晚报全网矩阵
微博号:
视频号:
其他号:
2025年重阳节前夕,云南老年大学校园内欢声笑语,70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度重阳佳节。10月21日,云南老年大学以重阳节系列活动暨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形式,让银发师生欢聚一堂,共同回顾了建校以来的办学成效,交流经验做法,共商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现场还开展了教学成果展、文艺汇演、游园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绘就“敬老月”动人画卷。


文艺汇演作为本次艺术节的“重头戏”,成为了学校多年教学成果的生动缩影。
演出在气势恢宏的舞蹈《云岭鼓韵》中拉开帷幕。随后,深情悠扬的合唱《百年守望》《初心不忘把歌唱》,唱出了老同志们对祖国的挚爱与不变的初心。情景小品《报名》以幽默诙谐的方式,通过三个片段回顾了云南老年大学三迁校址的创业发展之路。教学展示《太极书韵・山河开卷》则将太极、书法与器乐巧妙融合,于刚柔并济间尽显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此外,电子管风琴合奏《钢铁洪流》气势磅礴,滇剧《张桂梅》选段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民族服饰表演《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是将云南多彩的民族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台上银发闪耀,激情四射;台下掌声雷动,喝彩不断。这不仅是一场才艺的展示,更是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和老年学员们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游园增趣
体验互动,跃动生命活力
当无人机编队划破天际,趣味游园活动正式开启。各个主题体验区人头攒动,各具风情。在非遗体验区,葫芦雕绘刀锋游走尽显匠心,面塑创作指尖翻飞塑造童趣,糖画技艺勾勒出甜蜜记忆。创意茶饮与现磨咖啡香气氤氲,扎染技艺则演绎着蓝白相间的古典交响。







学员们沉浸其中,或专注创作,或笑语盈盈,现场化作一片欢乐的海洋。一位银发学员兴奋地将自己亲手扎染的蓝底白花布举过头顶,朝着镜头比出“耶”的手势,开心地说:“看,我把天空染成了18岁!”




一旁的空地上,教学成果展示同样精彩。古筝清鸣流转千年雅韵,葫芦丝吹开云岭乐章,柔力球灵动飘逸舞出健康节拍……没有华丽的舞台,学员们却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最动人的真诚,用歌声、舞姿和演奏,抒发着不老的风华与赤子情怀,证明岁月带不走对生活与美好的热烈追求。活动最终在欢快的《石榴同心》民族舞打跳中达到高潮,学员们手拉手围成同心圆,用和谐的舞步踏响幸福节拍,映照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深厚情谊。
在当天上午举行的建校40周年座谈会上,来自云南省内多地的老年大学负责人齐聚一堂,交流办学经验,共商高质量发展路径。

德宏州已建成覆盖州、县、乡、社区的四级老年教育网络,并依托“国门”老年大学助力强边固防;玉溪市通过“班级+支部”模式强化政治立校,建成了649所“家门口”的老年大学;保山市注重“安建”与“智建”,实现办学基础与安全管理双跨越;曲靖市构建了“基础+特色+实用”的课程体系;建水县创新“政治引领+老年教育+志愿服务”模式,组织银发志愿者服务社会;镇康县则构建“国门思政”教育体系,让“阿数瑟”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强边固防的生动载体。
学员李莉在分享云南老年大学的学习收获时动情地说:“学校是守护我们银发梦想的温暖港湾,让我的退休生活从害怕‘与时代脱节’变得‘绚烂多彩’。”她感激学校提供的每一个机会,让她在收获成长的同时,更能以所学所长服务社会、传播文化。
云南老年大学在分享40年办学经验时表示,学校始终坚持政治立校根本,紧扣教学质量生命线,并积极搭建平台激发学员“老有所为”的活力。未来,学校将继续守正创新,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激励更多银发学员为云南的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开屏新闻记者 张清 文 张扬 摄
部分图片由云南老年大学提供
责任编辑 罗南
责任校对 颜瀛
终审 刘超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