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热点新闻
春城晚报全网矩阵
微博号:
视频号:
其他号:
10月18日,“界外·在地”村庄里的美术馆——云南民族民间绘画(农民画)流动艺术展第6站在建水县团山村启幕。作为云南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该项目自今年7月启动以来,先后走进昆明、石林、西双版纳、腾冲、建水等地的传统村落,系统呈现云南农民画家群体的百余幅佳作。

18日下午,秋阳隐现,嘉宾与观众陆续入场,跟随展览走进至今600余年的建水县团山村,在滇南传统民居的窗棂与青瓦间,倾听乡土与艺术的故事。开幕式现场,热烈的烟盒舞拉开序幕,建水草编艺人和烟盒彩绘师现场展示传统技艺,手的温度、草的清香、颜料的色泽交织在一起,让人真切感受到来自土地的创造力。

同一片乡土,同一种眷恋,不同民族携手勾勒心中的彩云之南。来自傣族、仡佬族、哈尼族、汉族、傈僳族、纳西族、佤族、彝族、壮族的农民画作者,以质朴笔触描绘乡土生活的诗意日常——劳作、丰收、节庆、团聚。当这些画作与木梁、砖瓦相遇时,一种关于“故乡”的温度悄然浮现。
展区门口铺满松毛,每一步散发出泥土与松针的清香,门梁悬挂金黄的玉米,四周墙面点缀着莲蓬,沿着“玉米大道”一路延伸至展览现场。道路旁陈列着木匠张福友的作品——斧痕与木纹之间,藏着岁月的温度与匠心的光。
再往里走,南瓜与白菜堆叠而成的艺术装置映入眼帘,展览空间位于下庙客堂的“廊柱式”结构之中。画作悬挂于木柱之间,以廊柱式陈列为空间实验,打破“白盒子”美术馆的边界。现场陈列还融入草编与烟盒画元素,使展览成为一处可观、可触、可嗅的艺术现场。
著名作家于坚担纲建水县团山村站展览总策划,他在现场发言中说道:“乡村不是落后,而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根基。”他认为建水是“文化自信的基地”,是理解中国乡村美学与精神的重要起点,在这样的地方谈“艺术回乡”,具有独特的精神象征意义。
云南乡村之眼乡士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吕宾分享了主办展览的初衷:“我们希望让村民用镜头、用画笔表达自己,让农民画走出村落,也让艺术回到生活。”他回忆起深夜筹备展览,大家一起清理祠堂空间的场景,切身领悟到劳动与艺术的有机关系。
据介绍,“界外·在地”村庄里的美术馆——云南民族民间绘画(农民画)流动艺术展是一场持续的乡村艺术行动,旨在让农民画家成为乡村的叙事者,也让艺术重新与土地、生活、社区发生连接。建水县团山村站为该系列艺术展的第6场,展期将持续至2025年10月27日。
开屏新闻记者 史子昊 通讯员 张大勇 摄影报道
一审 高伟
责任编辑 罗宗伟
责任校对 邓莎莎
主编 高伟
终审 编委 李荣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