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拆墙透绿”让生活更美好!
开屏新闻 2025-10-24 10:52:24

10月11日,云南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在昆明举行。会上,省委书记王宁点赞的“大理经验”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治理智慧?“见缝插绿”的巧思如何重塑城市肌理,“拆墙透绿”的魄力又怎样重新定义城居生活?这座边疆古城究竟藏着怎样的“绿色密码”?快随小布一起揭开大理高质量转型的生态答卷!

从三年前街边行道树“缺株断档”的遗憾,到如今新绿绵延成景——大理用一场持续三年的“绿色接力”,给出了边疆民族地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案。

一条条绿化带正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城市绿化带

如同镶嵌在城市肌理中的“绿色脉络”

不仅装扮了街景

更承载着生态休闲的重要功能

自绿美城市建设开展以来

大理州以“增绿提质”为主线

将绿化带建设作为

提升人居环境的关键抓手

努力构建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绿色生活圈

见缝插“绿”,打破围墙的桎梏

面对城市用地紧张的难题,大理州创新思路,多渠道拓展绿化空间。充分挖掘利用空闲地、废弃地、边角地,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通过“拆墙透绿、见缝植绿”等方式,持续为城市“增绿、补绿、添绿”。

“拆墙透绿”工作成效尤为显著。按照“应拆尽拆、应透尽透”的原则,全州已累计完成302家单位的拆墙透绿工作。

昔日冰冷的围墙被打开,取而代之的是疏林草地和低矮灌木构成的景观绿化带,让深藏于院内的绿色与城市街道景观融为一体,极大地增强了绿化带的开放性与共享性,真正实现了“还绿于民”。

因地制宜,一县一特显风华

在绿化带建设中,大理州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各美其美”,拒绝“千篇一律”。

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如香樟、黄连木、大青树等,不仅生态适应性更强,也塑造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注重文化融合,将独特的文化基因植入绿化带,让绿地“会说话”、有记忆。

弥渡县将悠扬的民歌文化与口袋公园建设相结合;剑川县把精湛的木雕、石雕工艺融入绿化节点;鹤庆县依托自然山水格局,串联建设小而精的城市公园带。这些实践让绿化带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鲜活窗口。

在大理,绿化带更打破“只能看不能吃”的常规印象。在“水果之乡”宾川县,绿化带里种了芒果树和菠萝蜜树。盛夏时节,青翠的芒果如翡翠悬垂,金黄的菠萝蜜似灯笼点缀,绿金相映,将整座县城装扮得生机盎然,充满浓郁的热带风情。南涧县的街头也有成排的芒果树,果实成熟时,整条街都飘着诱人的果香。

治理智慧,一场上下同心的“绿色接力”

这场绿色变革的背后,是扎实的治理智慧与制度保障。2024年,大理州成立了由州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州市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组建联合工作专班,并专门成立州城镇园林绿化技术中心,为绿美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技术支撑。

从一条条绿化带的绵延,到一个个口袋公园的绽放,大理正通过不懈的努力,让“绿色脉络”更通畅、更富特色。这场“绿色接力”,润泽的不仅是城市的环境,更是生活于此的每一个人对家园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当爱护环境从行政要求内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大理的“风花雪月”便不再只是自然天赋,更是人与城和谐共生的、触手可及的文明未来。

面向未来,精细建管促长效

成就显著,挑战仍存。例如,新老城区之间绿化带分布不均衡、部分区域管养水平有待提升、项目资金投入不足等,都是需要持续攻坚的课题。

面向未来,大理州将精准施策:

强化规划引领,科学布局绿化网络,增强系统性;推动精细建管,推广乡土树种,探索市场化管护,提升效能;拓宽资金渠道,探索“以园养园”等可持续模式。

一条条绿化带

串联起散落的公园绿地

编织成城市的生态绿网

大理正通过不懈努力

让这些“绿色脉络”更通畅、更富特色

使“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的美好愿景加速照进现实


开屏新闻记者 马艺宁

大理白族自治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图

一审 高伟

责任编辑 罗宗伟

责任校对 邓莎莎

主编 高伟 

终审 编委 李荣

来源: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