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热点新闻
春城晚报全网矩阵
微博号:
视频号:
其他号:
从5万个车位到13万个泊位,从“停车难”到“智慧停”,近七年时间里,云南大理探索出一条城市交通治理的新路径。
“打开‘大理停车’小程序,实时显示停车场还剩多少个车位,跟着导航过来很方便。”今年10月3日,从四川自驾来的王先生一家顺利停好车,步行前往大理古城景区。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大理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84.81万人次,进出大理的自驾车总量达98.3万辆次。

董孟良 摄

“车位数量远远不足”成为最突出的矛盾
面对持续增长的旅游热度,大理“停车难、交通堵”逐渐成为影响市民生活和游客体验的民生痛点。
数据显示,大理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30万辆,而主城区停车泊位仅5万个,“车位数量远远不足”成为最突出的矛盾。
大理州交警部门介绍,目前大理市机动车保有量34万辆,外地车长期在大理的有近20万辆,而每天在大理市内通勤的车辆超过90万辆次,还有超过15万辆的电动自行车。由于路网结构受限,东西向道路多、南北向贯通道路少,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引发常态化拥堵。

大理智行平台

系统推进停车治理,从补缺口到智慧升级
面对挑战,大理市自2018年起系统推进停车治理。当年制定的《停车场建设专项规划》以网格化方式锁定8万多个车位的建设目标,实现量化管理。
2019年,大理新增1.1万个道路泊位,推出“大理智行”小程序,实现查位、预约、支付一体化,违停率下降42%。2020年实施分时分类收费策略,如古城“限时免费+错峰收费”,夜间利用率提升22%。
2023年,大理建成覆盖1.6万余个车位的智慧平台,通过安装地磁和“一位一码”等设施设备,实现对停车位的精准管理。同时下调停车价格,一类区(主要是大理古城)白天5元/30分钟、夜间封顶10元,较2022年下降30%至50%。
2025年,大理州进一步推动动态治理与区域协同,推进“全州一个停车场”框架,通过“苍洱云停”小程序集成车位智能推荐、室内外精准导航、无感支付等多项功能。

王子文 摄
典型治理案例显成效
在苍洱大道综合整治中,大理处理占道经营、车辆违停、非机动车逆行等现象,拖移违停车辆325辆,暂扣“小黄车”500余辆,取缔占道经营4804起。

“苍洱大会战”交警部门查扣“小黄车”
2025年10月初,大理古城禁止私人电瓶车进入,并开通官方接驳线路,有效缓解电动车乱停乱放、人车冲突问题。年内,多个停车场陆续建成投用,包括大理火车站配套停车场(154个车位)、大理州人民医院人民南路医疗核心区停车场(486个车位)。未来,还将建设中交智慧停车旅居双廊服务中心(300车位+房车营地+充电驿站,2026年投用)。

大理古城 马雯 摄
“7分服务”模式体现治理温度
在整治过程中,大理州推行“7分服务、2分管理、1分处罚”模式,注重以劝导和服务为先。交管部门在整治期间紧急护送危重病人13次,为5名走失儿童找到家人,接受游客咨询520余人次,收到锦旗4面、感谢电话27通。

大理州人民医院人民南路医疗核心区停车场负一层面向社会开放486个车位(优先满足患者)

逐步构建起全链条治理体系,违停率大幅下降
截至2025年8月,大理市公共及专用泊位总量已达13万个,智慧平台接入车位超6500个,违停率大幅下降。这一成果得益于政府、企业与市民的协作。
长期以来,大理州倡导市民和游客选择文明停车、主动缴费,优先选择绿色出行。公交、骑行或步行被推荐为最优出行方式,尤其是骑着车环游洱海,被视为深度体验大理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选择。

游客在洱海生态廊道骑行 马雯 摄
目前,大理已逐步构建起“规划—建设—信息化—价格—监管—共享”的全链条治理体系。正如大理市提出的《新时代大理州城市文明提升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所示,文明交通提升行动已成为重点任务,正持续推进从“规划图”到“施工图”的治理实践。
物理泊位终有上限,但文明没有终点。大理正朝着让“有序停”成为城市最亮眼名片的目标稳步迈进。让“诗和远方”不再堵在路上,大理的畅通与文明,离不开你的支持与行动!
开屏新闻记者 马雯 文
一审 高伟
责任编辑 罗宗伟
责任校对 邓莎莎
主编 高伟
终审 编委 李荣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