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热点新闻
春城晚报全网矩阵
微博号:
视频号:
其他号:
10月24日,玉溪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文明建设专场举行。开屏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十四五”时期,玉溪以“三湖”“两江”和哀牢山生态屏障为核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蓝天常驻
玉溪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白云已成为常态。数据显示,2025年截至9月,全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18.8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9.3%。
这一成果的背后是玉溪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理。玉溪持续推进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345家挥发性有机物产生单位排查整治,6家重点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
在移动源治理方面,玉溪全面开展移动源排放治理监管,通过机动车道路遥感监测、黑烟车抓拍、排放检验机构联网等方法,加大对柴油车的监管,推动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淘汰工作。
玉溪大力推动传统烤烟“煤改电”,建成电能烤房7823座,每年可减少约23469吨标煤,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零排放,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

净土耕耘
面对农业面源污染这一湖泊治理的难点,玉溪着力构建“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全链条治理体系,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绿色转型发展。
在源头管控方面,玉溪制定了农业生产种植作物清单和技术指导意见,推广粮经轮作、水旱轮作等模式。2024年“三湖”流域环境友好型作物种植面积37.44万亩,较2020年增加2.4万亩、增6.85%,蔬菜面积减少5.88万亩、减11.96%,相关经验被生态环境部推广供全国各地参考借鉴。
在过程优化方面,玉溪开发了“三湖”农资监管平台,对1172家农资门店实行动态监管。“三湖”流域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2024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较2020年减少1523.41吨、减少9.36%和减少572.94吨、减5.34%。同时,盘活低效资源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推广肥水循环利用技术,建成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60.35万亩,促进传统农业向绿色高效转型。
在末端治理方面,构建了养殖管控+废弃物资源化双轨治理体系,“三湖”流域实施差异化畜禽养殖管理,抚仙湖流域实现全面禁养,星云湖、杞麓湖流域实现规范养殖,“三湖”流域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52%。构建秸秆收、储、运、处、销体系,“三湖”流域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06%。建立地膜回收网点+监测网络,“三湖”流域农膜处置率达86.66%。

碧水长流
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这“三湖”是玉溪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玉溪坚持精准化治湖,“一湖一策”成效显著。聚焦城乡污水治理、农田尾水循环利用两个闭环,突出抓好城乡污水治理、农业面源防治、河道水质提升、生态环境修复四个重点,推动湖泊保护治理提质增效。
目前,抚仙湖水质总体保持优;星云湖规模性藻华发生次数得到减少,湖泊水质保持V类;杞麓湖COD实现连续4年下降,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等其他指标也有所改善,湖泊水质总体向好。
2023年,抚仙湖山水林田湖草工程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实践10个典型案例》,为全球湖泊保护治理提供了系统化的“中国方案”。
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文 图片为资料图
一审 高伟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