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热点新闻
春城晚报全网矩阵
微博号:
视频号:
其他号:
2025年10月24日,盘龙区金康园小学50余名师生代表赴云南农业大学开展研学实践,师生们先后走进咖啡现代产业学院、工科创新实训室、鸡文化博物馆和农耕博物馆,在沉浸式体验中探索知识奥秘。本次活动由云南农业大学星火馆科普志愿者全程支持,为研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咖啡现代产业学院,星火馆志愿者与学院专业教师系统讲解了咖啡的起源、传播路径以及云南咖啡的品种特色与产业优势,将专业知识点融入生动的讲解之中。在咖啡加工工艺流程图展区,同学们驻足记录,当了解到一杯成品咖啡需历经二十余道加工工序时,现场响起阵阵赞叹,深切体会到农产品加工的严谨性。

实验室中的精密检测设备引发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学院教师现场演示了咖啡品质检测的核心流程,星火馆志愿者则用通俗化语言解读了“如何通过数据指标评判咖啡品质”的专业原理。活动中,师生们还参与了咖啡果皮茶品鉴环节,温热的茶饮散发着独特清香,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咖啡产业的多元化价值,深刻认识到科技赋能农产品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意义。

在工科创新实训室,无人机精准巡航、机械臂灵活作业的场景,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星火馆系统培训的志愿者们详细介绍了各类智能设备的技术原理与应用场景,帮助同学们快速理解技术核心。

在穿越机演示环节,随着设备沿预设轨道完成穿梭、翻转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现场响起热烈掌声,同学们纷纷用笔记或影像记录这一精彩瞬间。3D打印展区前,同学们近距离观察了农耕工具模型的打印过程,当看到塑料耗材逐步成型为精准的模型构件时,不少同学主动向志愿者请教技术细节。从田间管理机器人到物流转运机器人,各类智能装备全方位展现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成就,使同学们深刻领悟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生动实践。

在鸡文化博物馆内,同学们在讲解员引导下,了解了从远古先民驯化原鸡的历史和不同朝代家禽养殖技艺。展区的品种分布图还详解了鸡种的地域分布规律,其中云南武定鸡、茶花鸡等特色品种因适配高原气候的独特习性格外引人注目。再到近现代通过杂交育种、基因筛选实现品种改良的实物与数据展示,让同学们系统掌握了养殖历史脉络。

农耕文化博物馆的传统耕作展区,让同学们沉浸式感受云南农耕特色。展区陈列着适配山地的木犁、竹编秧篮,件件带着高原农耕的岁月印记。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哈尼族的梯田开垦工具、傣族的水田耙田技巧等农具,都彰显着哈尼先民适配云南立体气候的智慧。这些展品串联起云南传统农耕脉络,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当地劳动人民的耕作智慧与文化传承。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更有效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与创新思维。星火馆志愿者的专业服务,也搭建了高校知识与小学教育之间的沟通桥梁,使科普知识以更易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同学们。

云南农业大学 供稿
责任编辑 蓝灏
责任校对 褚豫辉
终审 刘超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