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龙陵深山里的疣粒稻结穗了
开屏新闻 2025-10-27 19:07:57

近日,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开展野生植物监测时,发现原始秘境中的疣粒稻(又名疣粒野生稻)进入结穗扬花期。据介绍,这种看似很普通的植物,疣粒稻是栽培稻的“始祖”,也被誉为“植物大熊猫”。

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和种植水稻的国家。目前,国内已知的野生稻主要有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三个种类,这三种野生稻资源在云南均有分布。这些看似很普通的野生植物,却是栽培稻的“始祖”。而疣粒野生稻蕴藏着高产优质、耐寒抗旱、抗病虫等抗逆基因,它对我国的水稻育种、生产和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被形象地称之为“植物大熊猫”。

疣粒稻是禾本科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疣粒野生稻。植株高可达70厘米,叶鞘无毛,叶舌具明显叶耳,线状披针形的叶片,叶上面沿脉有锯齿状粗糙,叶下面平滑。花序呈总状或单轴形态,穗轴短且基部偶有分枝。‌花序呈总状或单轴形态,穗轴短且基部偶有分枝。‌长圆形小穗呈浅绿色或灰色,顶端钝或有短小齿,表面具不规则小疣点‌。雄蕊的花药呈黄白色,‌柱头白色(开花时外露,闭颖后呈十字形留在颖壳外‌)。谷粒紧贴穗轴,着生关节较平整,颖果长3毫米至4毫米。

更新奇的是,疣粒稻开花十分“低调”。有关资料显示,稻穗开花顺序是从上部向下依次开放,整个稻穗完成开花通常需要1周左右。而每朵“稻花”的开花时间仅为两个小时左右,可谓是“稻”花一现。也因隐匿稻穗中的“稻花”开花时间短暂,加之“稻花”(直径2毫米至3毫米)十分渺小,因而其开花的过程和稻花的样子常被人“忽视”。

疣粒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广东、海南等地,分布区域狭窄。在云南龙陵主要生长在高纬度低海拔干热河谷区的灌木林下或草丛等地带。其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列入《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易危(VU)物种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易危(VU)物种。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郁云江 侯云鹏 李飞 吴乃局 摄影报道

视频由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提供

一审 高伟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

来源: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