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热点新闻
春城晚报全网矩阵
微博号:
视频号:
其他号:
“这样的班会课是我们最喜欢的!”近日,云大附中的教室里,不时传来学生们的热烈讨论声。在课堂上,该校教师以“读好书、交好友、行远路、做大事”校训为核心的德育精品课展示活动正在进行,这些课程不仅是一次德育精品课展示,更是学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具体教学,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的扎实行动,为新时代德育工作提供了鲜活的“云大附中样本”。





本次活动分为“德育课程”与“课程思政”两大系列。前者侧重通过专题班会进行德育教育,后者则强调在各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元素。

在德育课程板块,班主任们让校训从墙上走进课堂,选取学生关心的话题,设计出一系列“接地气”的主题班会。
罗晗老师与学生探讨如何“合理使用手机,奠基美好未来”;
朱泉珍老师用“书香沁附中,悦读启新程”点燃阅读热情;
周杨和殷丹老师分别聚焦“践行校训精神,书写青春华章”和“以校训为灯,筑成长之路”;
麻海燕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与良友同行”的真谛;
陈芳老师则鼓舞学生“践行校训,筑梦青春”。
这样的班会课堂让师生在平等对话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浸润心田。





课程思政系列则展现了德育的广度和深度。语文、道德与法治、数学、英语、历史5个学科的教师同台竞技,巧妙挖掘学科知识背后的德育资源。






语文课上,段琪磊老师带领学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回忆中“守护精神家园”;
道德与法治课上,蒋海林老师深入讲解“凝聚价值追求”;
茹砚紫老师借古诗文诠释“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豁达;
数学老师蔡丽香则用“数说中国”讲述“闪闪的红星”背后的家国故事;
英语老师李施莹在语篇读写中“传递中国礼仪”;
历史老师付玲玲剖析“列宁与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在云大附中的课堂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爱国主义、文化自信、科学精神等人文素养,在学生专注的眼神中悄然生根。这正是学校将“立德树人”落实于课堂细微处的深刻体现。
展示课程现场,气氛始终热烈。一位参与课程的学生兴奋地分享:“老师们的课太有吸引力了!既能听到震撼人心的故事,还能在活动中自己探索、大胆表达。老师给的指导既具体又专业,我们最喜欢这样的课!”
观摩教师们同样收获满满。一位老师感慨:“展示精品课程本身,就是一次美好的学习体验。更重要的是,我们见到了标杆,学到了方法,这对个人专业成长是强大的助推力。”

云大附中始终紧跟时代步伐,致力于打造“专业一流、口碑一流、效果一流”的德育精品课程体系。该校校长高云飞表示,云大附中就是要立足于课堂打造一批示范 “金课” 、产出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培养一支优秀师资队伍,为深入推动全国大中小学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云附经验。
该校党委书记张冀南表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提出,要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持思政课建设,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云大附中以校训为起点,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做深做实、落地见效。下一步,学校将着力推进“行走的思政课程”系列,打破校园围墙,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社会天地中实践学习,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让校训精神在远行与实践中熠熠生辉。
云大附中供稿
责任编辑 张清
责任校对 颜瀛
终审 刘超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