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数亿!三个“97后”,把云南鲜花卖爆全国
开屏新闻 2025-10-30 21:54:41

昆明斗南花市的傍晚,张意豪蹲下身,用指尖轻轻碰了碰花茎——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打量”鲜花。

他和刘玉堂、张武刚结束上一个创业项目,站在花市的人流里,三个“97 后”虽带着多次创业攒下的底气,却连不同品种玫瑰的名字都叫不全。

他们是电商领域的门外汉,没试过镜头前的直播,更不懂生鲜鲜花该如何保鲜运输。可滇池边念书的熟悉感,让他们盯着眼前姹紫嫣红的花束,忽然生出一个念头:或许,能在这片土地上,做件和“美好”有关的事

从“三无小白”到扎进花田

入局鲜花电商以前,云舍花卉负责人张意豪称,三人虽已创业多次,但在该领域完全是“三无小白”——无电商经验、无直播经验、无鲜花行业经验。

2016年,“97”后张意豪和刘玉堂在昆明理工大学相识,开启了“二手书”的生意。后来,两人又陆续推出家教、陪玩平台、地推代理等创业项目,大学毕业时,两个大学生已手握千万元资金。

2022年,他们处在了项目空档期,把精力投入到了新项目的寻找中。“选择鲜花赛道,一方面是因为其属于高频、复购率高的快消品,我们看到了广阔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情怀,作为在昆明求学的学子,我们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发挥自身的价值,而农业也是一项美好的、充满意义的、值得用一生去投入的事业。”张意豪说。

彼时,鲜花电商尚未爆发,国内大多数消费者将鲜花视为一种轻奢礼品,而非日常家庭消费品,鲜花价格也长期居高不下。与此同时,作为一种非标准化的农产品和生鲜产品,鲜花也具备很多特殊属性。

自决定投身鲜花行业起,张意豪、刘玉堂以及另外一个合伙人张武便将打造自主供应链确立为核心战略。那时,他们清醒认识到,鲜花行业长期缺乏成熟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市场交易多以撮合型为主,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标准化供应链。

而这一情况,则恰好成为了他们的关键机会窗口。三人仔细盘点供应链,豪掷500万元搭建大棚,张意豪甚至就睡在大棚里,为品质、时效、可持续性建立坚实壁垒。

直播间里“长出来”的口碑

创业伊始,云舍花卉看好ToC领域的发展机会,选择将直播作为核心销售模式,垂直面向全国所有追求情绪价值、热爱美好事物、乐于悦己消费的消费群体。刘玉堂负责直播业务,张武专注采购环节,张意豪承担整体工作统筹。他们深入云南鲜花产业一线,在每一个环节中一边学、一边做。

据张意豪回忆,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斗南花市和昆明花拍中心,拍照记录每一种鲜花,向业内人士请教名称、特性等相关知识储备,详细整理进备忘录中,反复背诵记忆;次日再次前往市场验证自己能否流畅说出相关知识,还会彼此互相提问、巩固认知。

第一年,云舍花卉就在淘宝平台成为了鲜花电商头部商家。

在直播形式上,云舍花卉不断创新,力求为消费者营造轻松舒适的观看体验。以“卷毛”刘玉堂为核心的主播团队会在直播中生动讲解鲜花养护知识,清晰对比产品历史价格与当前价格,让用户直观感知价值;销售与采购团队还会协同参与直播,共同打造生动自然的内容,保持直播节奏松弛有度,既避免生硬推销,又能通过互动增强用户信任。

2023年6月,云舍花卉入驻抖音,直播间第一天上线的销售额,就在鲜花园艺品类排名第一。到了去年,云舍花卉复购率达到了80%。今年前8个月,成交总额再创新高,已达数亿。

张意豪将云舍花卉销售模式及背后的运作逻辑核心概括为“极致质价比”:在保障鲜花品质的基础上,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由于面向全国大众市场,团队始终在品质与价格间寻找最优平衡点,让普通消费者也能轻松享受鲜花消费带来的愉悦。而支撑这一模式的,是“真诚”的运营原则——坚持“所展即所得”,绝不夸大宣传、不以次充好,确保用户收到的产品与直播展示完全一致。

把新鲜“锁进”冷链里

清晨采摘的鲜花,中午送进基地冷库预冷去田间热,下午运至中心仓库。入库前先按企业标准质检,不合格的当场退回;合格的再由工人逐枝筛选、重新打包,将商品录入待发库存,随后上架至销售平台,根据用户地址智能合并订单,制定物流方案。

这是云舍花卉坚持的“当天花、当天采”模式。“鲜花娇气,时间多一天,损耗就多一分。”张意豪说,为了让消费者早日收到新鲜花,云舍花卉打破了“当日下单、次日发货”的常规。

不过,要确保实现当日发货,就必须将整个运营体系打磨得足够高效。从采购、入库、质检、生产加工、仓储管理、销售对接到最终发货,必须实现全链路一体化无缝衔接。

2024年,云舍花卉启动换仓计划,与顺丰共建高标准仓储中心,实现共仓共配。这是团队深思后的战略选择:“做鲜花产业,既要贴近产地抓产品,又要整合物流保体验。我们两者兼顾,通过仓储物流一体化,把用户收到花的时效和品质稳住。”

直播至午夜12点,补光灯熄灭,打包、发货的员工就开始忙碌起来,确保鲜花能赶上顺丰凌晨的首班冷链车。张意豪介绍,在与顺丰实现共仓共配后,物流效率与品质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一方面,流程大幅简化,鲜花的流转次数减少,品质稳定性自然更强;另一方面,接入了标准化物流流水线,即便单日发货量上万,分拣与发货能力也完全能够承接,在爆单时也有可持续的大规模处理能力。

除了时效之外,顺丰“送货上门”这一服务细节同样关键。它不仅影响用户收花的便利性,也直接关系到鲜花在“最后一公里”的完好程度,是完整交付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物流是产品交付的最后一环,对于鲜花这类非标准化生鲜品类,重要性不言而喻。运鲜花,考验的是物流的综合运营能力与对温控、时效的精细把控水平。可以说,顺丰稳定、高效的物流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鲜花从产地到用户手中的体验。物流稳了,服务实了,才能让更多人轻松买得起云南好花。”张意豪说,这也是团队扎根云南做鲜花产业的初心。

让卖花不止于“卖花”

围绕“构建花卉产业数字生态共同体”,持续深化供应链纵深布局,推动现有体系全面数字化,同时在关键环节探索智能化升级,这是三位合伙人为云舍花卉做下的未来发展规划,也延续了团队此前“夯实基础再谋发展”的一贯思路。

在数字化探索上,团队已拥有实际成果:自主研发的行业首套Saas系统“云舍之家”已上线,能实现采购、入库、质检、生产加工、仓储管理、销售、发货到售后的几大核心链路全流程数据闭环。“我们建这个数据平台,就是想把每个环节都量化、透明化。”现在打开系统,每日生产成本、发货数据、采购利润、损耗情况等关键指标一目了然,甚至能细化到员工个人——配货员能看自己的配货量和寄件费用,生产人员能查当日完成量与对应收入,为管理决策和效率提升提供了实打实的数据支撑。

产学研合作的落地,则始于母校的情怀和一场偶然的契机。在一次活动上,云舍花卉与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学院达成合作,联手研发出适配花卉产业带的自动化流水线。“这套流水线的亮点,就是通过系统化分货,让产线资源分配更公平高效,整体生产效率就提上去了。”如今双方合作还在深化,学院计划输送播音主持与新闻人才支持直播业务,企业还打算在校内挂牌工作室,进一步推进产学研融合。

布局实体花店,是团队瞄准传统模式痛点的新尝试。张意豪说,他们打造的“前店后仓”互联网花店,订单来源更丰富——除了门店和外卖,还有本地私域、企业订单,甚至和多个品牌搞起满赠合作。深圳试点跑通后,年底计划在成都开新试点,目标是做成全国性的自营花店品牌。

数字化生态还在延伸,或许正如张意豪说的那样——物流稳了,品质实了,产学研的力量聚起来了,云南鲜花的香气,才能真正飘进更多人的生活里,长成更繁茂的产业图景。


开屏新闻记者 朱婉琪 文 受访者供图

一审 颜媛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

来源: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