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热点新闻
春城晚报全网矩阵
微博号:
视频号:
其他号:


11月1日,位于昆明市北京路的九号仓奥特莱斯工厂店如期开业。循环播放的促销广播:“纯棉T恤19元,牛仔裤39元”,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
在货架前,本地居民小李一家三口正在挑选衣物。“价格很实惠,买了10件衣服还不到800元,这个冬天的衣服都备齐了。”近期,平价服装超市在昆明不断涌现,其凭借宽敞的购物空间和高性价比吸引了大量顾客,这类店铺正在悄然改变大众的消费习惯。
平价服装超市遍地开花
位于昆明穿金路地铁站的TU服装工厂店自开业以来,每天都十分热闹。该店面积近2000平方米,店内女装、男装、童装款式丰富,涵盖通勤、休闲服饰等多种风格。

“以前在商场买一件衣服的钱,在这里可以买四五件。”家住万宏国际小区的张女士已是多次光顾,这次还特意带上家中老人一同前来。从童装到老年装,从内衣到外套,价格大多在几十元,一件长款羊毛大衣仅售108元,部分促销商品甚至低至10元。刚结完账的张女士提着两大袋衣物告诉记者,她一共买了16件,花费不到1000元。TU服装工厂店的店员介绍,自开业以来,顾客排队结账已成为常态,销量高时一天可售出上千件衣物。

同样人气旺盛的还有位于螺蛳湾仓储区的男女童装集合店。该店开业后迅速成为昆明热门的购物地点,店面面积达1000平方米,服饰涵盖男装、女装和童装款式,品类多达数千种,能满足不同顾客的穿搭需求。不少顾客来此批量选购,如同进货一般。尽管当天天气寒冷,但店内气氛热烈,货架间的通道被挤得水泄不通,顾客们在堆积如山的衣物中翻找,收银台前也排起了长队。
令人期待的是,BIGOFFS首店将于本月底在盘龙区白塔路ME TOWN购物中心开业。这家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大型卖场将销售阿迪达斯、耐克等多个品牌,部分商品价格低至几十元。该店同样采用全程无导购的自助模式,所有商品明码标价,方便不喜社交的顾客轻松购物。

“高性价比+情绪价值”的组合
契合当前消费市场变化
在许多受访者看来,平价服装超市的走红,本质上契合了当前消费市场的深刻变化。
首先,与大商场专柜的精美陈列不同,平价店多采用仓储式布局,衣物堆放如山,顾客可以像赶集一样翻找挑选。虽然缺少导购服务,但消费者能更自由地触摸面料、试穿款式。这种购物方式带来解压感——有人将逛店视为一种放松休闲,尤其享受“不看吊牌,全款拿下”的畅快。
其次,不少曾经追求“大牌加持”的年轻消费者开始转向实用主义。他们不再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反而热衷在平价超市“淘货”。平价服装超市因此被戏称为“打工人的衣柜补给站”。
商家也在服务方面积极发力。例如,有的工厂店推出“终身质保”服务,即便是几十元的衣服出现质量问题,也可退换。这种以售后安全感弥补款式短板的策略,形成了“高性价比+情绪价值”的组合,使平价店超越了单纯的销售功能,成为承载大众消费信心的空间。

对传统供应链的极致优化
让“低价不低质”成为可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营者告诉记者,实现“低价不低质”的关键,在于对传统服装零售供应链的极致优化。近年来,传统服装品牌面临多重压力:商场租金和人力成本持续上涨,线上电商分流严重,库存积压问题突出。在多家知名品牌关闭线下门店的背景下,平价服装超市以轻资产、高周转的模式开辟了新市场,部分传统品牌也开始推出平价子品牌。
街头低价服装店集中涌现,其实是消费端、供给端与行业模式变革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线上服装退货率居高不下,加上服装行业款式更新快,工厂开机即批量生产,容易造成大量库存。一些规模较大的服装厂家会以低价批量处理尾单和库存货,从业者趁机开设线下门店进行清货。

此外,随着工厂直销、城市奥特莱斯等模式的兴起,这些店铺跳过经销商等中间环节,直接与工厂对接进货。部分店铺选址在老旧综合体或社区周边,装修和陈列简单,运营成本较低,因此能够以低价销售服装,并依靠走量盈利。经营者通过全链路优化,实现了“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响应最快、损耗最小”的供应链模式,在每个环节都精打细算。
平价服装超市的崛起,也折射出服装零售行业正经历转型阵痛。激烈的行业竞争倒逼商家转型,中高端市场遇冷,不少商家为求生存纷纷涌入低价赛道。与此同时,一些中高端品牌也加大促销力度,模糊了与平价服装的界限,促使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低价商品,也进一步推动了更多商家投身低价服装市场。

平价服装超市热闹背后
暗藏隐忧
同时,在平价服装超市的热闹背后也暗藏隐忧。据央视报道,有记者曾送检7件宣称“100%羊绒”的低价针织衫,结果发现均为化纤材质,根本不含羊绒成分。部分商家为压缩成本,使用劣质面料或违规染料,可能导致甲醛超标等问题。
此外,一些二手翻新服装混入市场,带来卫生隐患。对此,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应优先选择正规工厂店或连锁仓储超市,注意查看吊牌上的成分标注与安全类别,避免因贪图便宜而损害健康。
开屏新闻记者 王磊 摄影报道
一审 朱婉琪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李鸿睿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