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凤阳邑村:当“行走的村庄”走入有风的地方
开屏新闻 2025-11-03 21:13:49

苍山脚下的白族村落里,一场关于“行走”的艺术对话悄然展开。11月2日至11月11日,“界外·在地 村庄里的美术馆——云南民族民间绘画(农民画)流动艺术展”第七站——“行走的村庄·凤阳邑村站”在大理凤阳邑村开展。本站展览以大理荒堂美术馆为展览空间,聚焦“行走的村庄”展览主题,创新呈现来自云南50位农民画家的100件绘画作品。

与此前巡展内容有所不同,本站展览结合行为艺术、装置与实验音乐等多种元素,不仅延续了“界外·在地”项目探索乡土文化的使命,也通过农民画与当代艺术的多维互动,呈现了云南民族民间绘画的活力与创新,为大理文旅与艺术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正如2023年热播剧集《去有风的地方》中那段寻找自我的旅程,此次展览仿佛一次关于乡土与生命的重新凝视,在艺术的视野内再度发现“有风的地方”。

11月2日,老宅改造而成的荒堂美术馆内,三位艺术家以苍山、村庄、洱海为主题,现场开展行为艺术的演绎过程。和丽斌手持树枝,穿行于排列整齐的稻草堆,寓意从自然到部落再到城市的文明发展历程,也呼应着人与自然持续依存的关系。李自能则以稻草与泥土化身“稻草人”,现场观众自发协助完成表演过程。李玉明则倒出水瓶中的水,轻轻呼气吹动水面,借助层层扩散的涟漪,唤起自然的灵动与循环,这一系列行为象征人、土地与艺术的再度连接。

与此同时,荒堂美术馆内同步播放此前六站的农民画纪录片影像——从昆明卧龙古渔村到建水团山村——村庄的声音、画面与记忆汇聚成流动叙事,使展览在影像、行为与绘画的互动中,呈现完整的“行走的艺术”现场。据了解,本站凤阳邑村展览由艺术家和丽斌策展,他以在地文化为核心,将民间绘画与装置、行为、声音艺术结合,“希望当代艺术家以实验视角重新观看在地文化,用另一种方式展开对话。”

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项目总策展人张大勇分享自己跟随展览深入田野的体悟:随着他与同事们持续深入,他们发现农民画家在画布上描绘的乡村世界,充分展示出自由而丰饶的生机。因此,巡展主题内核逐步生长为一种更开放的形态——农民画既是生活方式,也是关于乡村与社会关系的持续探问。


2025年7月启动以来,“界外·在地 村庄里的美术馆——云南民族民间绘画(农民画)流动艺术展”持续深入云南传统村落,以农民画展巡展为形式,为厚重乡土注入连绵不断的艺术生命力。据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项目总策展人张大勇回顾,截至今年11月上旬,此次巡展从昆明卧龙古渔村出发,途经糯黑村、曼掌村、帕连艺术村、司莫拉佤族村、建水团山村,大理凤阳邑村为第七站,后续还将走进丽江玉湖村、元阳阿者科与昆明海晏村。


开屏新闻记者 史子昊 通讯员 张大勇 摄影报道

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罗宗伟

责任校对 邓莎莎

主编 孙琴霞

终审 编委 李荣

来源: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