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龙陵发现马干铃栝楼!源自《诗经》的神奇植物
开屏新闻 2025-11-03 22:23:11

近日,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开展野生植物监测过程中,发现一种卵球形的红色果实。经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谭运洪鉴定,确认该植物为葫芦科栝楼属的马干铃栝楼。这种外形酷似野苦瓜的植物,其实是源自《诗经》的一种神奇植物。

马干铃栝楼为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在民间常被称为“瓜蒌”(因果实形似瓜果)、“柿瓜”(成熟果实呈橙红色且外形近似柿子)或“野苦瓜”(味道微苦)。其茎秆粗壮,多分枝,表面具纵棱及槽沟,茎蔓最长可达十余米。这种看似普通的植物,却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诗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在《诗经·豳风·东山》中便有记载:“果臝之实,亦施于宇……”文中所述的“果臝”,即今天的栝楼属植物,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值得一提的是,《诗经》三百余篇诗歌中,提及植物的就有一百多篇,反映出自古以来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它们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马干铃栝楼的花冠呈白色,花瓣裂片边缘生有下垂的条状流苏,这一鲜明特征在葫芦科植物中较为独特。该属植物还具有“夜间开花”的习性,相关资料显示,其花朵在夜间绽放,花瓣舒展,到了白天则自然闭合,收拢成向内卷曲的球状。

视频中可见,马干铃栝楼的卵球形果实垂悬于藤蔓之上,串串成熟的果实或黄中透粉,或红润透亮。微风吹过林间,这些红果在绿叶映衬下,呈现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意景致,格外悦目动人,也为秋日的秘境绿林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那么,马干铃栝楼的果实为什么会变色呢?相关资料表明,其果实颜色变化主要受海拔、气候、光照以及色素含量等因素影响。未成熟时果皮为青绿色,成熟过程中逐渐转为橙黄或橙红色,完全成熟后则变为深红色。这一变化是果实成熟过程中色素积累与生理代谢共同作用的结果。

马干铃栝楼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西藏、贵州等地,在云南龙陵常见于山谷常绿阔叶林、山坡疏林及灌丛中。该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郁云江 吴乃局 侯云鹏 摄影报道 视频由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提供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

来源: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