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法制节目主持人被骗带来哪些反思
开屏新闻 2025-11-04 10:06:51

据九派新闻报道,11月1日,央视“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李晓东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称,近日他被骗了1000元购买茶叶。李晓东感慨:“你说我这个天天宣传反电诈、反诈骗的法制节目主持人也会上当受骗啊。”

李晓东回忆,前两天他去银行办事,结束后遇到一个推销茶叶的中年人,在自己反复表示不喝茶之后,对方仍然坚持让他看看,价格也从1000元一盒降到300元,再降到200元,李晓东最终被打动,于是一咬牙一跺脚,花1000元买了5盒。回来后找懂茶叶的朋友一看,是添了香精的伪制茶叶,50元都不值。

熟悉的配方,传统的套路,唯一让人意外的就是,被骗者是法制节目主持人的身份。虽然所骗不多,但这种身份反差感,还是让人五味杂陈。法制节目主持人天天在电视上宣传反诈知识,见过的案例数不胜数,不说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至少比普通人有更强的防骗意识,但在现实中依然会上当受骗。李晓东的自嘲不无道理。

评论区很热闹,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被骗经历,以过来人的身份指点迷津。有网友说,这是很多年前的老套路,骗子售卖的东西不限于茶叶、海鲜、床上四件套,千万不能贪小便宜吃大亏。也有网友表示,没被骗过只是没遇到合适你的剧本。

还有网友给出了系统性的总结,看上去很有道理——“这套路能一直用下去,是因为它拼了三个杀招:熟人感、稀缺感、时间压力。你没法慢慢想,所以很容易被带着走。”结合李晓东的被骗经历,不得不说分析得入木三分。

讽刺的是,这种种说法和调侃并不新鲜,我们都曾经在不同情境下无数次听说过,但换到真实场景下,似乎并没有起作用。由此,我们必须要反思这样一件事:为什么明白这么多道理,还是走不出骗子精心设下的骗局?

事实上,没有人全知全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区。换一个懂行的人,可能一眼就能识破,但李晓东不了解茶叶,看不出茶叶的好坏。所以被骗跟学历、跟职业身份没有直接关系。我们经常看到博士、硕士、大学教授这些高知人群被骗,感到不可思议,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千万不能盲目自信,认为自己不会被骗。李晓东调侃自己身为法制节目主持人也会被骗,何尝不是因为职业经历和光环,带给他的错觉?

本质上,每个骗局都是对人性弱点的精准狙击。所谓“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必须承认,骗子比我们大多数人更努力,对人性和人心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控,多数骗局是情感“陷阱”,你需要什么,它就提供什么。比如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诈骗,并非老年人更容易被骗,而是情感空虚,骗子给足了情绪价值。

从李晓东的遭遇来看,他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反诈意识。但当骗子将价格从1000元降到300元再降到200元的时候,李晓东动摇了。没必要嘲笑李晓东,贪小便宜就是人的天性,而这样的套路,骗子可能已经演练了千百遍。

我们应该感谢李晓东,作为公众人物,他自曝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丑事”是需要一点勇气的。对公众而言,这是一次很好的反诈宣传,也是最有教育意义的一期“今日说法”。


开屏新闻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责任编辑 吕世成 严云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来源: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0000   投稿邮箱:ccwbfk@163.com(副刊)   ccwbccsp@163.com(时评)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