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露人工栽培技术已攻克,处在规模化推广“前夜”
首页2021-01-03 18:51

松露人工栽培已实现_副本.jpg

进入冬季,绝大多数野生菌已“下架”,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走访市场发现,目前新鲜的野生菌仅有松露在售,且价格不菲。专家表示,国内通过10余年的研究,已经攻克了松露的人工栽培技术,也有了少量收获,只是受种植园管理、合理采收等因素的影响,产量还难以保障,可以说尚处在市场化栽培的“前夜”。

松露人工栽培已实现 (3).jpg

六七月就有松露卖了

2020年12月24日早上10点,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来到云南木水花野生菌批发交易中心门口,看到市场内人流量并不大,市民三三两两地逛着。这段时期,市场里主要卖松茸、三七和松露,以及各种各样的干菌。松露有大有小,远看就像沾了褐色泥土的洋芋,表面凹凸不平,在摊位上按大小一筐一筐地摆放着。

销售松露的刘老板说,他从六七月份就开始卖松露了,十月到次年一月份是松露上市的高峰期,他主要从楚雄、玉溪等地进货,然后以零售、批发的方式出手,省外的销售量比省内大。

云南春煊商贸有限公司蒋洪成说,整个市场里差不多有30多家在卖。有黑松露和白松露,黑松露的价钱在200元到700元之间,白松露贵一些,2000元到5000元不等。“我们都是从州市上进的货,买松露的人时多时少,整体上销售还是可以的。”

市场另一位老板冯兴昌则说:“因为疫情的原因,最近还是有点难卖。这个月份的松露比较好一点,六七月的有点嫩了;现在正是它的成熟期,是吃松露的好时期。”

松露食用气味特殊,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等营养物质。市民刘女士在几个卖松露的地摊上来回比较,最终停留在一个地摊上买松露,她说:“松露的味道比较特别,很多人不喜欢,但是我很喜欢吃。”

松露人工栽培是趋势

据了解,松露学名块菌,俗名有猪拱菌、松毛茯苓、无娘疼等,是一类地下大型真菌的总称。

在云南,松露的成熟期从11月至次年2月,很多松露往往还没成熟就被人提前采了。而且,松露从出生到成熟都在地底下,肉眼看不到,有些采菌人为了挖到菌子,就乱挖滥挖,破坏了松露的生存环境,导致产量越来越低。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于富强博士说,从法国的松露历史来看,也是野生松露越来越少,最后逐渐走上人工栽培的道路。他说:“据报道,现在整个欧洲,人工栽培的黑孢松露占到了全部产出的80%以上。”欧洲松露从18世纪40年代试验栽培,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日臻成熟和规模化推广。

于富强说,以前云南一般要到10月才看到有人卖松露,切开后里面还是白的,说明还没有完全成熟。后来发现采的日子越来越提前,上市也越来越早。很多松露还很小,就像汤圆似的。“还未成熟就采摘不仅破坏了松露的生境,卖不出好价钱,而且还让松露面临灭绝的风险。”

“那我们能不能从欧洲引进一整套的栽培技术呢?”记者疑惑地问。

“可以借鉴,不能全盘从国外引进,中国的松露与国外的种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于富强回答说,首先,栽培的松露种类就不一样,国内主要是中华松露,欧洲主要是黑孢松露;其次,栽培所使用的树种也不同;最后,土壤和气候条件差别较大。当然,也有一些技术和经验是可以借鉴的,比如菌根合成与种植园管理技术等。

“我相信,中国的松露也会走欧洲这条路子,估计未来几十年里野生松露会越来越少,所以人工栽培是早晚的事情。”

松露人工栽培已实现 (1).jpg

十多年研究试验有了成果

正是看到了松露的这个趋势,从2004年开始,于富强就尝试做栽培的研究。首先,要把松露的种类搞清楚;其次,开展大量的野外调查,看看松露跟哪些树种有共生关系、生活在什么样的土壤条件下。

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中华松露可以和20多种树共生,包括松树、栎树、青冈等。松露喜欢石灰岩发育的土壤,这样的土壤一般偏中性至碱性。最后,再回到实验室里,想方设法让松露菌种与小树苗的根相融合,形成菌根苗,之后把菌根苗移栽到野外进行种植园建立。 

2011年,他在贵州建了第一块松露种植试验田,令他惊喜的是,2014年就发现试验田里能找到松露了。“我基本上每年都会去看,小范围采一下,看看出菇情况。”2018年,他和团队成员再次赴贵州进行“产看”分析,还对其中一小块地进行翻采。“差不多3、5棵树的范围,采了近2公斤,按每亩种植40~50棵树,平均30棵能出菇的话,亩产可能达到10公斤以上,我觉得那已经是个很有前景的事情了。”

2018年的这次采挖,给了他和团队很大信心。在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的支持下,他们扩大了松露种植的试验范围。目前,已经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北、山东等地建了20多个试验点。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试验,他们有信心通过菌根苗生产和移栽,在建立种植园三四年就会产出松露。

松露人工栽培已实现 (4).jpg

大面积推广还存在不少难关   

那么,是否意味着可以大面积种植松露了呢?

对此,于富强非常谨慎。他说:“目前,我们对产量还没有把握。你给我一块土地,然后种上菌根苗,就期望三年、五年、七年后可以达到多少产量,这个还没底。”

他们做科研时会有不少菌根苗,都是无偿提供给愿意种植的人。“我说你们出地、负责管理,我们提供树苗和技术指导,一起合作把试验做起来。如果成功了,他们可以优先推广。我们希望这个事情能够持续下去,成为一个‘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好模式。”

他认为,目前松露的大面积推广还面临着几大困扰。

首先,高“感染”率的菌根苗是松露栽培成功的关键环节,目前市场上存在着逐利人士兜售菌根苗的现象,质量难以保障,也无法提供后续技术指导,对未来产业发展带来很大的隐患。

其次,树苗种下去后,需要至少等待三年才可能有收成,漫长的生长期里,看不到收益,也会影响种植者的信心和对种植园的管理,以致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另外,中华松露种植园的管理技术与经验还有待研究和积累。所以,目前的松露人工栽培,属于投资周期长、收益有风险的领域,还不合适企业和农户大规模发展。

“可以说,现在处在推广前的‘最后一公里’。”于富强总结说,“估计再过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有可能让亩产稳定下来,也只有到了那时,才可以大胆去推广。”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颖 杨质高 实习生 张芳 聂亚 文 于富强 供图

责编 易科彦

校对 郭毅

编审 王云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