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芳华 初心传承⑪丨中国最牛大学,8年创下无数奇迹,谱写中国大学之精神!
云报客户端2021-04-09 21:15

说起这所大学

“666”能打满整个屏幕

它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

微信图片_20210409203943.jpg

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西南联大旧址

仅存八年

却走出了

2位诺贝尔奖得主

8位“两弹一星”元勋

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

172位院士

……

微信图片_20210409203947.png

西南联大部分师生合影

这所大学的师资力量

绝对堪称“顶级配置”

陈寅恪给你说历史

朱自清给你改作文

金岳霖给你讲哲学

华罗庚给你解数学

……

完全是强大的“教授天团”

微信图片_20210409203951.jpg

西南联大部分教授合影

这所大学就是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网友们都唤它

“中国最牛大学”

微信图片_20210409203954.jpg

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西南联大旧址

那么,这样一所临时大学,又是如何培养出这么多人才的呢?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其旧址考察调研时,讲述了它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跟着总书记的脚步,一起走近这个“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探索它在逆境中仍能辉煌的奥秘。

◎教育史上的长征◎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校运与国运紧紧相连。正如西南联大的命运,转折于国难当头之时,诞生于抗战烽火之中。

1937年

全面抗战爆发

北大、清华、南开三大名校被迫南迁

在湖南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微信图片_20210409203958.png

从左至右: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

后因局势日艰

上海、南京相继沦入敌手

师生们将目光投向了云南

1938年2月

师生们分海路、陆路、步行团

三路西迁入滇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001.png

1938年2月23日,湘黔滇旅行团从益阳出发。

步行团这一路

是最艰难也是影响最大的

200多名师生徒步1671公里

历时68天抵达昆明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004.png

长沙临时大学湘黔滇旅行团中的老师们。其中有:黄钰生、李继侗、曾昭抡、闻一多、许骏斋、袁复礼、吴征镒、李嘉言、毛应斗、郭海峰、王钟山。

1938年4月

三路师生先后抵达昆明

“长沙临大”更名为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于5月4日开始上课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007.png

旅行团学生钱能欣到达昆明后,将自己的旅行日记整理成《西南三千五百里》一书,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旅行团学生刘兆吉将途中收集到的两千多首民歌汇集成《西南采风录》一书,他忘不了闻一多在教授《诗经》时所说过的话:“有价值的诗歌不一定在书本上,好多是在人民的口里,希望大家到民间去找去。”

经过这段苦旅迁徙

三所大学以联合办学的方式重获新生

开启了以知识分子为主体

以教书救国、读书报国为主要方式的

文化救亡与抗争

◎在艰苦环境中办学◎

西南联大的办学环境

究竟有多艰难

也许你很难想象出来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010.png

联大女生宿舍“听风楼”

在这里

学校食堂做饭用的是陈米

教授跟学生一样吃不饱饭

闻一多开辟一块菜园

费孝通曾在街上卖大碗茶

物理学家赵忠尧在家生产肥皂

化工系谢明山研制出“西曼”墨水

梅贻琦夫人韩咏华在卖米糕

……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013.png

1939年联大新校舍建成,图为图书馆,馆前草坪即著名的民主草坪(又称民主广场),各种集会如“国民精神动员月会”、著名的“11.25”反内战时事晚会等于此召开。

学生宿舍是茅草屋顶

一到下雨天屋顶就漏水

教室虽然是铁皮顶

但暴雨打在屋顶上声如急鼓

老师讲课的声音根本听不到

法商学院教授陈岱孙

以完美掌控讲课时间闻名

可是昆明的暴雨时常打乱他的计划

有一次

他正讲到得意处

忽然一阵急雨

声音大得使他无法讲下去

他想了一下

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

“停课赏雨”

同学大笑

陈岱孙一脸无可奈何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016.jpg

西南联大校舍

更多时候

教师的课不是被大雨打断

而是被敌机轰炸打断

1938年至1944年

日军频繁空袭昆明

联大校舍多次惨遭轰炸

跑警报成为师生们的家常便饭

跑警报本是生死关头的事

却被师生解读的十分浪漫

当年的联大学生汪曾祺写到

“‘躲’,太消极

‘逃’又太狼狈

惟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

最有风度

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国文系教授刘文典说

“教授跑警报是为保存国粹

学生跑是为保留下一代希望。”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020.png

联大宿舍一角

“刚毅坚卓”的校训

在西南联大师生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西南联大是真穷、真难

但师生们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023.png

在简陋图书馆里刻苦学习的联大学子

在艰难的环境下

西南联大的师生们

书照读、学问照做

因为他们始终

怀揣报国救国的热忱之心

◎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中兴业,须人杰。”

西南联大实行通才教育

教学中兼容并包、文理渗透

从课程设计开始

联大有意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选择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026.jpg

周培源讲授《理论力学》发给同学的讲义,部分章节由周老师亲自刻写。

对于教员和学生

联大提供最大的空间

常有学术观点不同的教授

同时开设一门课程

平时学生考试

也不必按照教师的讲义来答卷

意见与教师相左

只要有根据也可以拿高分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029.jpg

闻一多教案一页(闻一多曾赴美学习美术,讲课图文并茂)。

当然

自由并不意味着散漫

联大的大考小考不断

要求极其严格

联大办学8年

近8000名学生通过了入学考试

但仅有3800人毕业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032.jpg

西南联大入学证

值得一提的是

联大还将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为适应大后方

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建设需求

西南联大

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

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调整

积极响应国家和社会需求

特别是在推动地方发展

推广科学技术

国防及工农业生产的应用等方面

做出了突出贡献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035.jpg

众教授的诗文书镌联合润例

八年来

西南联大

累计招生8000多人

培养出大量的

学术大师、兴国英才、治国栋梁

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建立了不朽功勋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038.jpg

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烈士纪念碑。

◎用青春热血捍卫国家尊严◎

抗战期间,大后方的西南联大学子纷纷投笔从戎,用青春热血,捍卫国家的尊严。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041.png

西南联大师生送从军抗日同学

西南联大从军学生

前后一共达到834人

其中不乏主动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

联大委员会委员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之子梅祖彦

就是其中之一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044.png

(左图)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区对美军抗敌的援助,1945年7月6 日美国总统指令对功绩卓绝的中国人员授予铜制自由勋章。其中受奖的上尉翻译官52人中,有西南联大学生梅祖彦、姚元等16人

(右图)美国国防部颁发给梅祖彦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证书

除了担任翻译外

西南联大学生

还参加了远征军和空军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047.png

联大学生从军证明书

在战争时期

大学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

而同样是

民族自由、独立、抵抗外侮的重要阵地

中国人民不会亡国

中国的大学也不会终止

无论是

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

还是

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

都是一种爱国

都是一种与民族紧密相连的抗战

◎播下民主的种子◎

西南联大爱国民主运动的兴起,继承了“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的光荣传统和科学、民主的优良校风。加以有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适应当时形势的正确领导,联大成为当时大后方爱国民主运动的一个重要策源地,赢得了“民主堡垒”的光荣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

这在西南联大人身上得到了印证。

1945年8月14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消息传到西南联大

整个校园沸腾了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051.png

1945年8月,昆明军民庆祝抗战胜利。

张伯苓

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后

第一反应不是庆祝

而是把酒洒在地上

告慰自己为国捐躯的儿子

从抗战初期

就蓄须明志的闻一多

郑重地

剃掉了蓄积了8年的胡子

……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054.png

联大学生宣传抗日

不料,抗战才刚胜利

国民党当局却准备发动内战

这激怒了期盼和平的联大师生

1945年11月25日

昆明大中专学生在联大草坪

举行时事晚会

呼吁“反内战、争民主。”

晚会上

联大教授钱端升、伍启元、费孝通、潘大逵

发表了反内战演讲

会场上掌声雷动

围墙外却响起枪声

国民党军队包围了校园

联大学生被

军队开枪威胁晚会所激怒

在昆明31所学校发起罢课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059.jpg

12月1日

是联大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

国民党军队闯入校园

殴打师生

4位青年牺牲

惨案发生后

闻一多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

控诉国民党特务的暴行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103.jpg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闻一多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一二·一运动始末记》。1946年3月7日,闻一多(前排中)参加昆明学生联合会为“一二·一”四烈士举行的公葬及游行

联大教授们紧急开会

发表宣言谴责军政当局暴行

并宣布罢教

15万社会各界人士

公祭四位烈士

昆明各大中学校联合罢课

一致要求

惩处暴徒、停止内战、争取民主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106.png

西南联大新校舍图书馆暂做灵堂,灵堂内千百幅挽联纵横高悬,表心声慰英灵。昆明市民前来吊唁者达到15万人次,几乎占全市人口的一半。

“一二·一”惨案

很快震动全国

全国许多大学纷纷

以追悼会、罢课等方式

声援昆明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

惨案中牺牲的四烈士

被安葬在联大校园东北角的烈士墓地

教授们为自己殉难的学生

题写了四个大字:民主种子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110.jpg

四烈士墓

1946年5月

联大宣告结束

三校师生陆续复原北返

国民党反动派认为

昆明的民主进步力量已被削弱

趁机制造了

震动全国的“李闻惨案”

1946年7月11日深夜

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李公朴

在昆明突遭暗杀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113.png

1946 年 7 月 17 日,南京中共代表团首席代表周恩来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反对扩大内战与政治暗杀的严正声明》。

四天后(7月15日)

闻一多发表演讲

他掷地有声地说

“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

前脚跨出大门,

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话音未落

闻一多竟也遇刺身亡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116.jpg

闻一多给学生演讲

一城之内

五日之间

两位著名的

民主人士、知识分子接连被害

舆论哗然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119.png

痛悼李公朴和闻一多

这场民国后期最著名的政治暗杀

把国民党专制统治之黑暗暴露无遗

对民心向背和众多民主人士、知识分子

在国共之间的抉择

发生了深刻影响

◎党员曾占云南三分之一◎

这所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的高等学府,不仅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还为中国革命孕育了珍贵“火种”。西南联大的地下党员,既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又要隐秘开展革命活动,在中国革命史和青年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长期研究西南联大历史的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璋介绍,“当时云南全省仅有247名党员,西南联大就占了三分之一”。据《北京大学校史》记载,当时,西南联大党组织是云南党员人数最多、最集中、力量最强的地下党组织。联大地下党组织团结广大师生,在开展抗日爱国民主运动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123.png

据统计

在西南联大学习过的

地下党员共有206人

他们中的许多人

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作出了重大贡献

甚至献出宝贵生命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127.png

熊向晖

被称为中共“超级特工”的

西南联大学生熊向晖

1937年在长沙从事地下工作

以超人的机智、果敢、坚韧

巧妙送出国民党

“闪击延安”“西安军事会议”等重要情报

毛泽东称赞他

“一个人可顶几个师”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131.png

傅冬菊(右三)与同事和朋友在大公报天津馆前留影

毕业于西南联大英语专业的

地下党员傅冬菊

是抗日名将傅作义的长女

1948年

平津战役即将打响

党组织派在天津《大公报》工作的

傅冬菊回到父亲身边

最终为促成北平和平解放

发挥了关键作用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134.png

潘琰

在“一二·一”惨案中

壮烈牺牲的四烈士之一、西南联大学生潘琰

直到她牺牲36年后

世人才发现

原来她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

西南联大办学8年多

有15位师生

为了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

献出了宝贵生命

其中有10名是地下党员


世间大学何其多

西南联大只一个

西南联大在颠沛流离中创建,在日寇飞机轰炸的间隙中上课,以极简陋的仪器设备从事研究工作,不但坚持办了下来,而且办得有声有色。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138.png

这所因抗战原因而临时组建的学校,在近代中国黑云压顶的时刻,留下了一片河汉灿烂;也正是这所集纳了三所名校一流知识人的“临时大学”,在华夏的西南一隅、在近代中国复杂的思想激荡中,将家国情怀、自由精神、民主意识和人文价值熔铸于一炉,形成了非大楼之谓、乃大师之谓的大学精神。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038.jpg

战争已然消散,大师皆会远去,西南联大,沉淀在岁月中的是一个遥远的名字。而它在历史风云中的探索,却为彩云之南乃至整个中国教育埋藏下巨大的财富,让后辈的人们在迷茫之时寻找到方向。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143.jpg

如今,西南联大旧址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窗口和阵地,无数教育工作者与青年学子,到这里来“打卡”中国教育史上爱国、进步、奉献精神的丰碑,浸润在刚毅坚卓的精神力量中,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154.png

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调研。他走进西南联大博物馆参观,详细了解西南联大在抗战艰苦条件下赓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历史。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147.jpg

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在云南,习近平给出了答案——

◎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撒出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深刻启示我们,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

◎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157.png

1935年初秋,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向全体师生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谈到了这个故事,并强调“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代问下去、答下去!”这著名的“爱国三问”,实质是在追问教育要培养什么人这一首要问题。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重温总书记关于“培养什么人”的重要论述。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200.jpg

2021年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说:“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说:“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

2014年12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说:“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205.png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给青年人回信、视察高校时深情寄语当代青年,鼓励广大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殷切期盼。

微信图片_20210409204208.jpg

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关于选择: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2014年5月,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时提到:“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2018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

关于奋斗: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

2018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2019年4月,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

关于担当:“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

2013年5月,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2013年12月,习近平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时提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关于机遇:青年有着大好机遇

2013年5月,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

关于挫折: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

2017年5月,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说:“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

西南联大纪念碑文中有这样一句:“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这句话充满了坚定的民族自信。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就要继承好、发扬好西南联大优良传统,让青年学子把西南联大的精神与价值传承下去。

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

历史的重量

前辈的精神

我辈,不能辜负


来源:云报客户端

责编 郭毅

校对 猫恩泊

编审 王云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2024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