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扛起扛牢长江上游保护之责,治理好保护好发展好赤水河流域!
开屏新闻2021-04-29 08:43

构筑好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才能确保一江碧水向东流。

发源于云南昭通的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加强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是云南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的重大举措。4月28日,省委、省政府在昭通市召开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现场会,总结工作、分析问题、研究对策,谋划如何进一步扛起扛牢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的政治责任,协同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分割线

提高站位认识

扛牢源头责任

位于世界三大喀斯特地貌集中分布区之一的东亚片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分布广泛,生态敏感脆弱,对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是长江上游唯一一条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位于我国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繁重;

是全国重要革命老区和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赤水河发源于昭通市镇雄县赤水源镇,东流至四川、贵州入长江。作为中国内陆唯一一条没有被开发的长江支流,其生态价值弥足珍贵,被誉为生态河、美景河、英雄河,对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意义。

党中央提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生态保护摆在优先地位。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批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开展了有关工作和部署。

云南作为赤水河的源头和上游地区,保护好赤水河一江清水、两岸青山,实现流域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既是自身需求,更是本职所在。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履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政治责任,全面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工作。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率队赴昭通市威信县、镇雄县开展实地调研,督促检查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省推长办(省发改委)牵头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启动编制《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保护治理与绿色高质量发展规划》等。省直有关部门积极推进保护治理、生态修复、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渔政规范管理等工作。昭通市及镇雄、威信两县层层压实责任,全力推动保护治理各项任务落地落实。随着赤水河流域(云南段)干支流水电站全面清退、全流域禁渔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取得了阶段性良好成效。

这次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全力抓好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长江大保护作出云南应有的贡献。

坚定扛起扛牢长江上游保护之责 治理好保护好发展好赤水河流域

扎西河大屋基段治理后景象 记者 谢毅 摄

分割线

坚持生态优先

展现源头作为

2020年10月,镇雄县政府发布《镇雄县关于对鱼洞乡花渔洞电站等9座清理整改退出类小水电站验收结果的公示》,这标志着位于赤水河上游的镇雄县、威信县境内17座小水电站拆除工作正式完成。如今,再看沿河电站旧址,曾经的拦河坝、机电设备、引水钢管、厂房等已经全部拆除,河道两旁逐步复垦复绿。

“目前,赤水河(云南段)流域干支流全面恢复自然流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出省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昭通市委书记郭大进介绍,聚焦保护治理和减压修复两大重点,去年以来,昭通以镇雄、威信两县和17个乡镇为重点,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扎实开展流域生态治理“九大攻坚行动”(即小水电站拆除清退整治、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补短板、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硫黄矿渣整治、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退耕还林还竹还果、禁止非法捕捞、流域禁养区禁建区评估调整、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有效破解了一批长期制约保护治理的“老大难”问题。

一直以来,环境承载负担过重和生态敏感脆弱是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最大的压力。昭通按照保护治理与减压修复同步推进的思路,对流域范围内的3.61万群众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搬迁后复垦复绿土地1028亩,真正让人住到该住的地方、让树长到该长的地方,实现了生态减压、搬迁减载。

去年以来,昭通市还统筹推进赤水河流域范围内县、乡、村三级“两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乡镇、村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不断加快生态治理修复步伐,除全部拆除流域17座小水电站外,历史遗留的660万吨硫黄矿渣整治任务已完成390万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已完成81个、修复面积2090亩。另外,为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重大任务,昭通市已完成199艘渔船退捕工作任务,退捕渔民得到妥善安置,非法捕捞多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同时,按照“打造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典范、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目前,已在流域内建成竹产业基地为主的经济林果39.67万亩,镇雄、威信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0.7%和50.1%。

如今,“着力把赤水河流域打造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动实践的样板典范”的共识正在各级各部门和沿岸干部群众中不断汇聚。

分割线

重点实施“六大行动” 

打好保护治理攻坚战

现场会上,与会人员对赤水河流域(云南段)保护治理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绩给予肯定,并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存在问题、困难,共同研究对策举措。

从保护上看,虽然目前赤水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出省断面保持在II类水质,但部分河段仍存在生态恢复任务艰巨等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从发展上看,产业经济发展滞后的同时,生态资产价值也未得到有效转化,仍需不懈努力。

面对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艰巨任务,云南必须从“国之大者”的高度来审视谋划赤水河保护,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这样得不偿失,也走不远,必须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走上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良性道路。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必须稳定向上,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经济发展必须稳定向上——这是云南的目标和决心。

瞄准这两个“向上”,云南将重点实施“六大行动”,即实施全流域全面禁渔行动、全流域“两污”治理行动、全流域面源污染防治行动、全流域生态修复行动、全流域绿色产业发展行动、全流域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才能打好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攻坚战。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抓好赤水河流域禁渔禁捕监测监管,提升执法能力水平,保护好水生生物多样性;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合力,推进流域内和县域内改厕工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谢晖说。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普利锋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中央和省级两级环保督察整改未完成问题的督办和指导,在赤水河流域持续开展生态环境执法检查与监测,用好已有联防联控机制,推动形成常态化共防共建。

“昭通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保护治理与绿色高质量发展,坚决把赤水河流域治理好、保护好、发展好。”郭大进说,将全力以赴把赤水河流域打造成为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分割线

举措

“六大行动”18项重点任务

●全流域全面禁渔行动

严格落实“十年禁渔”

严抓生境保护

严控增殖放流

●全流域“两污”治理行动

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全覆盖

加快城乡垃圾处理全覆盖

●全流域面源污染防治行动

严控农药化肥施用

严控畜禽养殖污染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全流域生态修复行动

严格落实空间管控要求

严格管控采砂采石采土采矿

实施全流域尾矿库治理

加快小水电站拆除后的生态修复

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修复

●全流域绿色产业发展行动

严格赤水河流域产业准入

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有机农业

打造红色生态旅游目的地

●全流域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优化村庄布局

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分割线

赤水情

陶余林——赤水河畔护河人 

在黄昏的赤水河边,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幅场景:一位微胖的中年男子领着六七名青年,开着执法车沿着赤水河边巡河。这位中年男子名叫陶余林,是威信县扎西镇文化站站长。16年如一日,陶余林与护河队员们奔忙在赤水河上游的扎西河,无怨无悔守护母亲河。

在陶余林的记忆中,小时候的扎西河,水清岸绿,肉眼便能看见成群的鱼在水中游动,河里有娃娃鱼、江团、黄辣丁等珍稀鱼类生存。但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段时期的无序开发,加之当地群众环保意识薄弱以及人们的肆意捕捞,让扎西河很受伤。

从小生长在扎西河边的陶余林,对这条河怀有一份特殊的情愫。2005年,在威信县扎西镇文化站工作的陶余林成为了一名兼职义务护河员。为了管好这21公里的河道,他动员了六七名像他一样深爱扎西河的青年,开始了他们没有期限的义务巡河工作,这一干就是16年。

要保护好赤水河的生态,第一要务是禁捕。一些不法分子居心叵测,常常趁管护人员不注意,实施电捕或网捕,白天、晚上均时有发生。为了落实禁捕,陶余林把扎西河沿岸的群众工作做得很细,安了好些“线人”,只要河边有风吹草动,一听到“线人”电话,他就会带着护河队员驱车前往制止。

作为护河的领头人,陶余林所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他要苦口婆心地劝说沿河两岸的人家改建圈厕,不准粪便排到河里;他要身体力行地组织拆除砖厂、砂厂等违章建筑,阻止污染物倾入河中……16年、21公里,他们风里来雨里去,不论白天或黑夜,酷暑或严寒。这群护河人,那么多年来都是义务的河道监管者,没有领取过一分钱报酬。

陶余林把守护母亲河当成自己终身事业的故事,慢慢感染了大家,越来越多人在他的影响下,加入了志愿巡河的队伍。在陶余林这群护河员的精心管护下,两岸的山绿了,环境整洁了,扎西河的水清了,鱼肥了,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坚定扛起扛牢长江上游保护之责 治理好保护好发展好赤水河流域

镇雄县平坝村污水处理厂 通讯员 李东旭 摄 

分割线

看变化

镇雄县——生态治理修复 增进民生福祉 

“这片种满贵妃枣的68亩土地,原来是村民投工投劳建起来的小水电站。”在镇雄县坡头镇新场村,村党总支书记赵玉香指着眼前的一棵棵枣树告诉记者。

流经新场村的铜车河是赤水河的支流,新场村核桃湾村民小组一处落水洞的水流入铜车河时,形成了巨大落差。利用这个落差,1972年,乡亲们投工投劳,在县、乡的支持下,建成了新场水电站,把落水洞的水顺沟引过来,在河边建起了高高的坝。1978年,新场水电站投产。水电站属于村集体经济,村里有了钱就好办事,不但全村人可以免费用电,所获收入还可以建学校、修桥补路、奖励大学生等。依托水电站,村里还办起了水泥厂、硫黄厂,有了厂,村民都有了工作,增加了收入。

由于产业没选对,会造成环境污染,新场村的硫黄厂、水泥厂相继在1998年、2009年关停。2020年6月,因为水电站影响珍稀鱼类洄游产卵,要把水电站也关停,群众这回更急了。镇、村两级数次召开群众会、院坝会,详细讲解环保的相关要求,才把群众的工作做通。对于群众的损失,上级划拨了设备补贴经费,坡头镇鼓励新场村恢复土地,发展集体经济。

如今,新场村共发展核桃种植5000亩、竹子种植1100亩、板栗种植800亩、贵妃枣种植300亩,还发展了辣椒等见效快的种植产业。村里正谋划用好水电站拆除补助资金,发展好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更好发展。

黑树镇是赤水河支流铜车河的源头范围,历史上,这里的硫黄厂红极一时,从1958年建国营硫黄厂以来,本县群众甚至周边的群众大量涌入这里务工、做生意。由于土法烧矿污染严重,矿厂附近一度方圆数公里之内寸草不生,附近下的酸雨,不但腐蚀土地,就连群众的房屋、金属门窗都锈迹斑斑。20世纪90年代,国营硫黄厂关闭,当地栽茅草改善生态都栽不活,专家研究出了倒栽茅草的方式,才渐渐种活了草,慢慢地又种活了树。如今,走在黑树镇的土地上,已经感受不到这里曾经的荒芜。

在原国营硫黄厂原址上,机车轰鸣、来来往往,这里正在实施硫黄矿渣治理一期工程,用诸多手段阻止矿渣产生酸水流入地下水。防渗工程实施完毕后,这片区域还将实行复垦复绿工程。

据昭通市生态环境局镇雄分局负责人介绍,该县硫黄冶炼废渣堆存地块主要集中分布在坡头镇、母享镇和黑树镇,占地面积约1830亩,力争在2022年以前全面完成治理,彻底消除因土法炼硫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坚定扛起扛牢长江上游保护之责 治理好保护好发展好赤水河流域

党员干部清理河道 通讯员 龚龙 摄 

分割线

在行动

威信县——保护赤水河 党员当先锋 

“数家茅屋清溪上,千树蝉声落日中。”这是威信县双河乡楠木村村民杜锦章儿时记忆中的赤水河。而今,美丽的赤水河清波逐浪、一碧万顷,再现游鱼嬉戏、孩童嬉水、百姓和乐的景象。

近年来,威信县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批示精神,紧扣“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典范、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定位,迅速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坚持整体治理、系统治理,采取短期治污禁渔、中期修复岸线生态、长期调整产业结构的综合措施,深入实施“九大攻坚行动”,彻底整治突出问题,切实守护好赤水河的“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确保“一江清水出云南”。

今年以来,威信县各级党组织紧扣“最优保护、最严治理、最美生态”主题,积极开展“赤水河保护先锋行动”系列活动,认真谋划、精心组织、严抓落实,以党建引领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参与赤水河流域卫生共治、宣传共抓、绿化共管,推动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

威信县委把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纳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10件惠民实事之一,全县广大党员勠力同心,积极作为,凝聚起保护赤水河的强大合力。各级党组织织密党建网格,广大党员扛起旗帜积极投身到河道、河岸及周边居民环境卫生治理当中。有的手持打捞网打捞水中的枯枝烂叶,有的提着垃圾袋来回奔走,有的握着铁钳扫帚清扫河岸卫生……在河道中、在河岸边、在山涧中、在沟壑旁,处处可见“红色”身影,灰头土脸的笑容与焕然一新的河貌相映成趣,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该县扎西、庙沟等乡镇结合“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将课堂搬到集镇上、搬到河边上、搬到垃圾死角上;水田镇以“治理赤水河,重走长征路”为主题,开展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把治理赤水河作为赓续长征精神的另一种实践;各县直单位党组织结合行业自身特点,到挂钩联系村(社区)开展赤水河流域治理……各级党组织还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全县各族群众共同参与赤水河生态保护治理。


来源 云南网(记者 瞿姝宁 张潇予 谢毅)

责任编辑 袁熙

校对 刘自学

编审 王云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来云南,打卡不一样的“海”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