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走过来时的路丨普洱篇
开屏新闻2021-05-19 21:23

开新局·走过来时的路1 云报客户端.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普洱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民族之间疑忌不团结,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隔阂。1950年3月思普区全境解放后,思普地方党组织积极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光辉照耀到滇西南这片土地上。

开新局·走过来时的路3 云报客户端.jpg

同心 民族团结在群众心里生根

解放前,以陈祖武、杨正元、罗有祯等人为代表的中共地下党员在思普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思想,鼓励各族群众为自由幸福而团结奋斗。1946年6月,为重建被国民党反动派彻底破坏达10余年之久的思普地区中共党组织,根据省工委的部署,滇南工委派齐亮到墨江发展党员并成立了墨江中学党支部。为适应思普区形势发展的需要,省工委决定成立中共思普特别支部,由省工委直接领导,负责领导思普区的革命工作,陈盛年担任特支书记,并成立了由陈盛年兼任支部书记的磨黑党支部。同年8月,省工委决定,墨江地下党组织接受思普特支领导。

“1949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思普地区委员会正式成立。1950年3月,中共云南省委批准撤销中共思普地委,成立中共宁洱地委,宁洱地委辖宁洱、思茅、六顺、墨江、景东、景谷、镇沅、江城、澜沧、宁江、车里、佛海、南峤、镇越、沧源、双江、缅宁17个县委。”普洱民族团结研究所副所长吴卓嶧介绍。

开新局·走过来时的路4 云报客户端.jpg

普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全体代表留影(宁洱县档案馆馆藏)

1950年8月,党中央从实现民族团结、消除民族隔阂、巩固边疆稳定的战略高度出发,决定从全国各地的兄弟民族中选派代表,到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国庆盛典。对此,省委和地委将其作为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选派地委委员、统战部部长昌恩泽、澜沧县竹塘区区长龚国清、民委主任李晓村等一批熟悉当地民族习俗、善于和民族群众打交道的党政干部冒着生命危险,到车里、佛海、南峤、澜沧(当时包括西盟、孟连)、宁江、沧源等边疆民族地区,挨家挨户上门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不达同心,誓不罢休。

同行 党的号召引领群众走出去

当年,党政干部们排除万难,动员了35名民族代表,并安排了8名随行人员共43人,组成普洱区赴京观礼代表团,走出边疆,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的国庆盛典。

10月1日一大早,代表们就被安排到天安门城楼的左边观礼台上进行观礼。当工人、农民、学生队伍一队接着一队,“毛主席万岁”的呼声此起彼伏时,在场的代表们都深感震撼。“在北京,代表们4次见到毛主席,毛主席还给每一位代表赠送了呢料制服、衬衣、皮鞋、袜子、毛巾、牙刷、口杯等物品。10月28日,大家联名写信感谢毛主席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北京。”宁洱县史志办张兴政说道。

开新局·走过来时的路5 云报客户端.jpg

1951年1月剽牛盟誓(普洱市档案馆馆藏)

宁洱地委得知赴京观礼团的代表即将返回宁洱的消息后,便组织各个民族选出代表,在当时的普洱专区所在地宁洱县城召开了普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大会,来自全区的26个兄弟民族(含支系)代表及地方党政军领导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在12月31日的讨论会中,有代表提出,要让子孙后代都知道这是一次各兄弟民族团结发展的大会,如此隆重的大会应该进行剽牛、喝咒水盟誓,把誓言庄严地刻在石碑上,永远铭记流传。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开新局·走过来时的路6 云报客户端.jpg

张钧在盟誓大会上讲话

1951年元旦,在普洱(1951年1月1日宁洱县改称普洱县)红场召开了千人大会,举行了隆重的剽牛、喝咒水仪式,地委书记张钧带领大家庄严地进行宣誓:“我们26个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随后,48位各民族代表和党政军领导分别用傣文、拉祜拼音文和汉文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至此,在普洱大地上矗立起了滇南地区乃至全国第一块、象征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历史丰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各民族也从此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

同梦 精神火炬代代传承

盟誓立碑后,各县代表以适合各自的民俗民情方式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涌现出了一大批坚贞不屈、恪守誓言,用鲜血和生命捍卫民族团结、捍卫民族团结誓言的民族代表。如,宁死不屈的傈僳族代表李保、恪守誓言的佤族青年岩火龙、一生跟党走的傣族代表召存信……他们的英雄事迹与日月争辉,他们的精神火炬代代传承。

开新局·走过来时的路7 云报客户端.jpg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体现了普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表达了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坚如磐石的铮铮誓言;谋划了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愿景,是党的民族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成功案例。

“今年是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普洱各民族兄弟秉承和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心一德跟党走’的不朽誓言和同心永结的豪迈情怀。”宁洱县民族团结研究所工作人员苏梅激动地说。

开新局·走过来时的路8 云报客户端.jpg

实践证明,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党领导各民族群众,贯彻和执行正确民族政策,进行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伟大胜利的标志;是各民族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不朽见证。它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人类民族史上唯一的丰碑”和“新中国最早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物证”。

如今,在普洱大地,民族群众围绕“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目标,在文化上兼收并蓄、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在情感上相互亲近,开创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纪元,呈现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边疆安宁、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经济腾飞的和谐景象。

誓词碑见证者方有富

民族团结精神代代相传

70年前,方有富走出宁洱县谦岗村蚂蟥田村民小组,参加了思普大地上的那一场盛会,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上庄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成为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的见证者、参与者,同时也成为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言的践行者和普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引领者。

开新局·走过来时的路9 云报客户端.jpg

方财兵讲述父亲方有富写下的誓言

方有富10岁时,颇有远见的父亲把他送入谦岗学堂就读,1949年7月,19岁的方有富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人——民工团团长杨慧。方有富积极报名参加民工团,认真履行站岗放哨工作职责,杨慧十分看好这个年轻人,安排他负责学习文化识字班,既组织村民学习文化,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跟着共产党走。

同年11月,杨慧在景谷叛乱中不幸被捕,英勇就义。杨慧的革命精神深深鼓舞了方有富。1951年元旦,方有富出席了普洱区各民族首领和代表人士以及普洱区党政军领导人参加的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大会,并于1951年元旦以哈尼族代表的身份坚定地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签下了他的名字。

开新局·走过来时的路10 云报客户端.jpg

方有富老人参加宁洱县政协会议留影

1963年11月,方有富退伍回乡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当时的蚂蝗田,村舍都是茅草房,没有电,不通公路,哈尼人还在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下过着艰难的日子。在方有富的带领下,群众办起了烧瓦厂,家家户户盖起了木制梁架结构的新瓦房。方有富还下决心建设谦岗水电站,发电供全村使用,改变群众的生活条件。在方有富的努力下,1974年,水流湍急的谦岗河上建起了一座28千瓦的小水电站,深山蚂蝗田的村舍间从此亮起了灯光,谦岗村群众第一次用上了电灯。1999年,方有富年近七十,没有通往外界的公路一直是他的一个心结。为了把进入寨子最后一段路修通,方有富一边组织群众修路,一边专门找相关部门汇报,县交通局到实地考察后,立项8万元,公路终于修进了蚂蟥田寨子。

开新局·走过来时的路11 云报客户端.jpg

碑上签名的五位代表左起:方有富、李万学、马朝珍、肖子生、罗恒富

“小时候,父亲常常和我们讲述誓词碑的故事。他说,我们必须团结奋进,要将‘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誓词碑精神传承下去。如今我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民族团结誓词碑义务讲解工作的接力棒,决心承担起这份重任,也要继续发扬父亲为群众办实事的精神,带领村民共同发展和进步。”方有富的儿子方财兵坚定地说。

民族观礼团成员肖子生

登上天安门城楼的阿瓦人

1950年6月,澜沧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李晓村按普洱地委的电报通知赶到沧源岩帅,请岩帅头人参观国庆一周年庆典。可头人们顾虑重重。经商量,李晓村带领田子富、赵三宝、田子明、赵正兴、魏文成和肖子生6人代表沧源方面前去。其中,除魏文成外,其余5人都是20岁左右的佤族头人子弟。他们既代表了头人又代表了群众。

开新局·走过来时的路12 云报客户端.jpg

10月1日上午,西南民族观礼团和全国各地的代表一起登上观礼台。广场上站满了排列整齐的解放军队伍和北京及其他地方参加庆典的队伍。当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人走上天安门城楼时,广场上欢腾起来,军乐声、掌声、鼓声、欢呼声交织响亮,毛主席站在城楼上,向大家频频挥手致意。“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呼声响彻云霄。

慷慨激昂的场面看了让人振奋。肖子生回忆,当时思绪万千,心中千言万语:“我们的祖国真伟大,我们的军队真威武……”“我肖子生是第一个到北京,第一个参加国庆盛典,第一个见到毛主席,第一个坐上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的阿佤人,还有同胞同乡田子富、赵正兴、魏文成和西盟的岩火龙、拉勐等同胞,我们都是千人万人中的第一个,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肖子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当毛主席同我握手的时候,我感到他的手很大,很温暖,看到他老人家慈祥的面容,真是舍不得放开手。”回到普洱县城后,肖子生积极参与了民族团结誓词碑创建仪式,作为佤族代表宣读并讲解了赴京国庆观礼团的报告。在佤族“剽牛”、喝咒水仪式后,为了上碑,各族代表争先恐后地在红布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肖子生不仅签了名,还帮助不识字的代表签名……

时隔几十年,当时严肃而热烈的场面依然常常出现在肖子生的眼前,回荡在他的心中。

弘扬“誓词碑”精神筑牢民族团结根基

在普洱市民族团结誓词园内,每天都能看到一批批参观者瞻仰民族团结誓词碑,跟着讲解员重读和聆听碑上镌刻着那跨越时空、激动人心的誓言。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普洱市注重发挥民族团结誓词碑等红色资源的教育引导功能,采取主题党日、专题党课、现场教学等形式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故事大家讲”等系列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边疆各族人民争取解放、共同繁荣、走向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在普洱生动实践的故事,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新局·走过来时的路13 云报客户端.jpg

日常教育彰显民族团结精神。创新示范教育载体,在青少年学生中常态化开展“践行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清明祭英烈”“传承红色记忆”“童心向党”系列活动;各级各部门把重温民族团结誓词纳入主题党日“规定动作”,创新“党建+民族团结+N”“民族团结+志愿者服务”“楼栋党建联盟单位集体活动”等教育模式,将学习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与党建、为群众办实事、爱国主义教育等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让民族团结进步意识深入人心。

文艺作品演绎民族团结精神。围绕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先后拍摄创作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民族团结誓言》、电影《誓言》、微电影《誓词碑上的往事》、花灯剧《盟誓》、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报告剧《宾弄赛嗨》等一批文艺作品,进行广泛刊播、展演,弘扬民族团结精神,传播民族团结当代价值和时代意义。

现场培训筑牢民族团结精神。充分发挥首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示范作用,面向全国各地党员群众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培训;依托普洱民族团结进步干部教育学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红色教育、党史教育,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采取“火塘夜校”“革命后代现身讲”等形式,组织党员群众聆听思普革命故事、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等红色故事,了解光辉历程,缅怀革命先辈。

红色旅游传承民族团结精神。以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为核心,串联起磨黑中学、杨正元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实施好红色村组织振兴和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把红色美丽村庄打造成集红色文化、党性教育为一体的党员教育培训基地,让广大党员群众在行走中追忆先辈、珍惜当下、激发斗志、畅想未来。

学党史传承精神 办实事为民服务

日前,普洱市思茅区推动“一把手”走进直播间接受问政和现场解答,推进民生工程问题及时有效解决。目前已处理民生问题42件。这是今年以来普洱市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缩影。

以实际行动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普洱市多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明确每个领导班子和每名领导干部,年内围绕10件民生实事,至少为民解难题、办实事2件,普通党员至少参与1次志愿服务,为民办1件实事好事。普洱市委常委班子和成员带头开列“民生实事计划”。截至目前,收集民生实事计划709件,其中,市委常委班子14件,领导班子成员(个人)“为民办事清单”1238件,党员(个人)“为民办事清单”4174件。

开新局·走过来时的路15 云报客户端.jpg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内生动力。普洱市用好“六个课堂”和一批载体,扎(实)抓实专题学习。突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普通党员、青少年3个群体,围绕4本制定教材和其他重要参考资料,推动专题学习学深悟透。确保专题宣讲全面覆盖,共开展各类宣讲1600余场次。同时,积极开展专题培训、专题党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

目前,利用思普革命老区纪念园、普洱民族团结园、磨黑中学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正元故居等红色资源,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现场教学500余场次。围绕“永远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学习先进典型”“红色故事大家讲”等主题,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1500余(场)次。结合普洱少数民族文化,积极开展双语党史学习宣传教育。

“火塘夜校”情谊浓

夜幕降临,火光融融。围坐在火塘边,既讲解政策又拉家常,既讲红色故事又学习党史。在普洱的村村寨寨,“火塘夜校”随处可见。

“革命先烈的红色故事,深深触动着我这颗热血沸腾的心,更加坚定了我对党的信念,作为年轻的党员,要担负起社会责任,磨炼自己的意志,在为民办实事中不断为青春增添信仰、奋斗、素质‘底色’。”这些天,孟连县委组织部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故事大家讲”开讲,“火塘夜校”成了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到挂钩村、到群众中讲授红色故事的重要载体。

“火塘夜校”就是利用群众农闲时间,积极深入群众喜欢集中的场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扶贫政策。“火塘夜校”工作改变了过去集中开会,模式化标准化的读讲稿,采取群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向群众传递党的富民惠民政策,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开新局·走过来时的路17 云报客户端.jpg

宁洱县谦岗村正在建设一个特别的“火塘夜校”,它是为了纪念在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签字代表方有富而建,这里将通过展示方有富的事迹和品格,让民族团结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70年前,方有富从谦岗村走出去,参加了思普大地上的那一场盛会,成为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的见证者。那时候寨子里每户人家都有一个火塘,回到家乡,方有富围坐在火塘边给群众讲述民族团结故事,在火塘边上带大家识字讲课,讲北京观礼团的故事和誓词碑的故事。多年来,正是他带头践行民族团结誓言,带领群众团结致富,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蓝图。重温历史,启迪心灵,“火塘夜校”在普洱大地星火燎原,展现了普洱市各族干部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践行普洱民族团结誓言的不变初心。


来源:云报客户端

编辑 刘自学

校对 罗秋旭

编审 张明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