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稀老人守护烈士故居18年,365天从不间断……
开屏新闻2021-06-16 17:25

“我将一直在这里把先烈们的故事讲下去。”

“我在这里守了18年了,一年365天从来不间断。”走进王复生王德三烈士纪念馆的大门,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旧木门、雕花窗、老磨盘……静静地还原着王家兄弟的生活场景。院落内的西南角上,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先生端坐于一张木桌后,眼神中透出坚定与亲和。

云南古稀老人守护烈士故居18年,365天从不间断……

分割线

守护18年 成为“土专家”

今年73岁的王式雄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花白的头发被有力的声音和幸福的笑容掩盖住,让他看起来不像是已经迈入古稀之年的老人。王式雄是土生土长的大理州祥云县王家庄人,是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曾祖父王联纬胞兄王联捷之裔孙。2003年,当了34年语文老师的王式雄从学校退休,独自一人接过这座故居的大门钥匙,既打开了这个尘封的院落,同时也为世人打开了走进这座院落主人光荣事迹的时光隧道。

“作为烈士家族的后人、一个中共党员,同时也是一名退休教师,能守在这里,我觉得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王式雄告诉记者,从2003年故居的大门被打开起,他便承担起了每日打扫院落、研究先烈生平、为游客讲解先烈事迹的任务。本着“历史来不得半点虚构”的信念,王式雄通过访问耄耋老人、考证古碑、走访遗址等方式不断对各类资料进行比对、考证,最后用了14年的时间编写了《彩云之南三英烈寻踪》和《播火先驱一门三杰》两本书,成为了系统研究王家百年兴衰史的第一人,被大家公认为研究王家历史的“土专家”和“活字典”。

院落里的寂寞有时候会让这位老人感到孤独,但是他说:“我自己孤独寂寞一些,但是身为王家后人,传颂他们的事迹就变得很有意义。印象深刻的是曾经有个学生在听完我讲解后说‘原来王家有这么好的家风,身为王家庄人,我一定也要向他们看齐,变得更优秀’,这就是我坚持在这里的意义,如果身体允许,我将一直在这里把先烈们的故事讲下去。”

云南古稀老人守护烈士故居18年,365天从不间断……

分割线

“华夏三杰、一门三雄”

这座能够让王式雄老先生18年如一日守护的故居,便是被誉为“华夏三杰、一门三雄”的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三兄弟出生、成长的旧居。

云南古稀老人守护烈士故居18年,365天从不间断……

王复生,1896年9月出生于祥云县。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王复生与邓中夏等19人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王复生是云南籍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一八”事变后,在齐齐哈尔、讷河、黑河一带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1934年底,出任《黑龙江民报》社社长。1936年6月,王复生不幸被日军宪兵队逮捕,8月15日被日军残酷杀害,牺牲时仅40岁。

王德三,1898年出生于祥云县,为王复生胞弟。1923年至1925年之间,王德三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建立党、团组织的活动,曾任共青团陕北特支书记、中共绥德特支书记、陕北地区党团混合地委书记。1927年2月,时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的王德三受党指派回云南工作,历任中共云南省特委、临委、省委书记,是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王德三开设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研究和领导少数民族的机构、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关于少数民族问题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少数民族问题大纲》、编写了中国共产党首部民族工作文献《苗夷三字经》。1930年1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12月英勇就义,年仅32岁。

王馨廷,1908出生,为王复生、王德三的胞弟,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王馨廷在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学生运动中,被宪兵、警察打伤,吐血成疾。1923年,王馨廷随二哥王德三到陕西咸林中学,后到绥德四师,边读书边养病,继续配合支持王德三进行革命活动,由于旧伤复发,王馨廷16岁便英年早逝,安葬在陕西省绥德县的文屏山(现二郎山),并立墓碑。

从楚雄过来的张先生非常认真地在一个个展厅前驻足浏览,他表示:“此前并不知道王复生、王德三的故事,今天看了觉得这一趟来得挺值,这些事迹值得被后人了解,下次准备带上孙女来看看。”

分割线

红色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更好地做好王家革命先烈事迹的传播和教育工作,2012年6月,祥云“红色传承”教学基地成立,据祥云县“红色传承”教学基地管理中心主任王锦琼介绍,截至目前,该基地已经接待游客近28万人次。一方面,游客为当地的经济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王家三兄弟的烈士事迹也助力当地其他产业的品牌打造,助推当地的乡村振兴。

王锦琼告诉记者:“王复生王德三故居对整个王家庄的宣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为大理州乡村振兴试点村、全国文明村的王家庄,如今影响力越来越大,村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不断发展,近十年来资金投入已经过亿元。”

曾经3000多亩土地的荒山,如今种上了红梨、蓝莓、冬桃、车厘子、大枣等水果。游客的增加将王家庄本地的餐饮业带动了起来,村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升。村子里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碱的制作看起来古老又新奇,阳光下静静的碱田,彰显着王家庄生机勃勃的未来。

“今后,我们要继续巩固王家庄以烤烟、林果、蔬菜为主的基础经济产业,同时还要将整个刘厂镇的高原特色农业、红色教育、蚕桑等产业都联合发展起来。”王锦琼说。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刘文波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袁熙

校对 董宇

编审 李荣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来云南,打卡不一样的“海”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